正在读初二的小陈和小伙伴们,上周六一起走进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弥补了去年没抢到入场券的遗憾,他挥舞着用激光打印的“私人订制”,可兴奋了!“我打印的是物理老师的名字,我准备作为礼物送给她!”
上周末,中科院举办第十五届公众科学日,上海分院的各个研究所纷纷打开大门,将市民请进实验室,感受科技的多彩魅力。
“欢乐光学城可有趣了,快带着孩子来!”不少家长群交流的高频词不再是“补课”,而是科学。20多种科学实验,让孩子们在体验中玩转科学,不少家长受到感染,也一块儿“重返童年”。在非牛顿流体的摊位,几位家长和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上海光机所的科普志愿者介绍,“非牛顿流体”制作起来并不复杂,只要把淀粉和水按比例调制即可。当用手轻轻抓起这团“浆糊”时,它会顺着指缝流下;可你用力迅速击打它时,它又硬如磐石。
历史学家们曾用石器、陶器、铜器等材料来划分历史时段。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是人类使用最广泛的三大类基础材料。在离光机所不远的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平日里一丝不苟的科研人穿上玩偶外套,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表演着一出出实验秀。在《水中贵族》的实验里,当科普志愿者们把各种金属盐晶体投入水玻璃溶液中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五颜六色的树枝状晶体生出,仿佛一个“水中花园”。
不少公众和青少年还走进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的实验室,参与“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提取自己的DNA”等主题科普互动实验。一位初中生物老师带学生们体验完后表示:“这次公众日的很多实验,比如观察肥胖模型的老鼠、观察白血病细胞、观察蜗虫再生等都很有趣,也与我们平时的授课内容很贴近,让同学们到实验室里亲身体验一下,他们也越发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寒假将至,记者调查发现,家长们已不满足于北京了,将“补课”的战场转移到外地甚至国外,艺术集训、海外游学、生存挑战等各类课程五花八门。可是,这样的“度假”方式对孩子到底有没有帮助?效果真的好吗?
眼瞅着还有一个多星期就要放寒假了,不少家长已提前开始筹划孩子的假期课程。记者调查发现,家长们已不满足于北京了,将“补课”的战场转移到外地甚至国外,艺术集训、海外游学、生存挑战……课程五花八门。可是,这样的“度假”方式对孩子到底有没有帮助呢?效果真的好吗?
媒体报道,日前,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一小学被指“家长会上出现补课推销”。长春市南关区教育局就此事通报称,在家长会期间,确有民办学校工作人员在教室内发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宣传,班主任没有及时进行制止造成不良影响。当地教育局表示经研究决定,给予该校校长通报批评等处分。
最近,“鸡娃”一词正从补课圈、报班圈的调侃用语,堂而皇之地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所谓“鸡娃”,即指“打鸡血”的孩子,他们不断被父母安排上各种补习班,参加各种等级考,拿各种证书。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有网友在微博爆料称,安徽省阜阳市部分学校以研学、夏令营等名义,安排学生前往河南、山东等地跨省有偿补课。但该校8月16日向媒体明确否认,称经调查,未发现2019年暑期有违规补课情况。
很多孩子步履匆匆,不是从补习班下课,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而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也如同飞速运转的列车,满载着莘莘学子和家长呼啸而去,有时候快得让人喘不过气。孩子超前培训、抢跑学习的背后,是家长们无处安放的焦虑。
教育部门三令五申,禁止中小学校利用寒暑假组织集体补课,禁止在职教师校外有偿补课,禁止校外培训机构超前超标教学,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违规补课依然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补课风气依然盛行不衰。
经历了一学期大考小考的孩子们,本以为暑期可以略微喘口气,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更加汹涌的补课浪潮。教育部门三令五申,禁止中小学校利用寒暑假组织集体补课,禁止在职教师校外有偿补课,禁止校外培训机构超前超标教学,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违规补课依然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补课风气依然盛行不衰。
日前,辽宁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全省集中开展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等问题专项治理推广沈阳市做法的通知》,在暑假期间集中开展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等行为专项治理工作,狠刹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行为,切实解决群众和社会关心的热点突出问题。
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河南省教育厅等9部门日前印发了《河南省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实施方案》。其中规定,严禁节假日、双休日补课或上新课,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