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高校 > 正文

发展新文科 需要告别“唯论文论”

2019年05月21日09:03  来源:新京报

5034

  春风化雨

  建设新文科,需要打破传统的“小学科”思维,并推进学科交叉、融合。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正式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新文科的概念逐渐热了起来。

  新文科究竟“新”在何处?

  在我看来,“新”并非相对于“旧”而言,而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阶段要求所有学科都要有新的思维。也就是说,大学办学和学科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必须改革和创新,学科建设要进行转型。

  我国大学办学和学科建设,面临两个新环境。一个新环境是高等教育将于今年进入普及化时代,届时,我国社会必将从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这要求每所大学必须重视办学质量和特色,而不只是回报给学生一纸文凭。

  过去20年,是我国高等教育数量大发展时代,高等学校的任务主要在数量发展。而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后,从“数量时代”进入“质量时代”成了必然。

  今年2月我国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现代化目标,就是实现各类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等教育的一系列新学科建设,主要就是提高学科建设质量,包括凝练本校的学科特色,撤销滥竽充数的学科。以往文科学生就业选择面比理工科的要窄,有些文科生感慨没学到什么东西,也指向了注重质量提升的必要性。

  另一个新环境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即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要求高校要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改革,否则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快速更新,社交媒体崛起,商业模式瞬变,生活方式多元,这都给人文社会学科,包括哲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在此背景下,建设新文科,首先需要形成新质量观。当前,在各类大学排行榜中,以文科见长的大学处于劣势,文科专业在部分理工见长的综合性大学的地位也不高,原因是大学排行榜也看重体量、规模——这里的体量、规模,是指论文发表数量等科研成果。在这方面,文科难以和理工科、医科等相提并论,在高校里也难免变得“弱势”。

  鉴于此,发展新文科,不能再有“唯论文论”,要建立符合文科学科建设和培养一流文科人才的新的评价体系。

  建设新文科,落脚点是培养拔尖人才。因此,要重视教学,就需要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投入精力进行教学,而非把精力用于搞课题、项目。

  更为关键的是,建设新文科,和建设新工科、新医科等一样,都需要打破传统的“小学科”思维,要有“大学科”视野,并推进学科交叉、融合。

  而学科交叉、融合,也是这一轮新文科建设的重点。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交叉,如建交叉学科平台,而是要有融合发展、育人的思路。

  而这需要加大力度推进学校内的学院办学和人事管理改革,调动教师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培养更多专业素养高、综合实力强、有创造视野的新人才,让新文科在人才培养上更卓有成效。

  □熊丙奇(教育工作者)

文章关键词:新文科 唯论文论 高校 责编:王丽萍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新文科建设:开放创新的视野扎根中国的自觉

    在对人之为人者的思考中,价值观始终不可或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而立德的核心是确立价值观。树人包含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但德是第一位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文教育具有基础性意义。

  • 新文科来了 这是场跨界融合的探索

    关于新文科,还有一个大背景——“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要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的建设,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其中,新文科被认为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但在这四个“新”中,它被讨论得并不多。

  • 新文科建设要做到三个“新” 环环相扣相互促进

    新文科建设的三个“新”环环相扣相互促进,才能形成高校新文科发展的新格局。新文科建设还要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生物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更深广意义上的交汇融通,推动形成覆盖高等教育全领域的“质量中国”品牌,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

慢新闻

洛阳“七一路市场发现病毒”?官方最新通报来了 洛阳“七一路市场发现病毒”?官方最新通报来了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