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教育头条 > 正文

不要一提手机就如临大敌 这可能是未来学校的常态

2019年05月27日08:48  来源:钱江晚报

5034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未来教育的趋势,必然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在这样的趋势下,未来教育会是怎样的?

  这两天,第四届“两岸智慧好课堂”邀请赛在德清举行。

  开幕式上,来自全国各地的19支智慧教师战队一一亮相,他们代表自己的城市展示智慧课堂。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广大教师对智慧课堂发展的探索和信心。

  与往年一样,邀请赛以“智慧教育高峰论坛”拉开帷幕。此次论坛围绕“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主题展开,来自教育界的顶尖学者、专家一起畅想教育的未来,为智慧教育的发展出谋划策。

  信息技术想要融入教育

  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已经高度融入社会的各个领域,融入教育却相当困难。”应邀参加论坛的著名教育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袁振国一开始便直入主题。

  袁振国认为,智慧教育有三个阶段,即辅助期、融合期、超越期,当前智慧教育正处于辅助期过渡为融合期的阶段。

  在去年的两岸智慧好课堂邀请赛上,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施建国介绍说,浙江的多媒体教室已全面普及,62%的中小学无线网络已经覆盖主要教学阶段。浙江的智慧教育处于全国前列,移动学习终端已广泛进入课堂。

  针对这一现状,袁教授指出,智能教育设备已经普及,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绝大部分教师仍然处于“一只粉笔、一块黑板的状态”,智慧教育仍处于辅助阶段。因此,今天的教育要探索的是让智慧教育从辅助阶段迈向融合阶段,并希望在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有所超越。

  “我们的社会已经从工业时代迈入互联网时代,以往因工业运作需要形成的被动化、标准化、接收式的教育,必须得到突破。”

  传统教育的模式

  必须要进行转变

  袁振国说,智慧教育不仅是一个新概念,更是一种新思维、新技术,要让智慧性的教育从传统的“以教定学”,即根据教育的内容方法、步骤,向“以学定教”转变。想要实现智慧教育从辅助期进入融合期的跨越,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就是,完成传统教育向个性化、创造性、主动性教育的转变。

  “教育本质是不可替代的,它是人与人的活动,人的本能激发,以及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但是现在的教育都在重复式的作业和考试评估,学生和学生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真正的交流很少。大家虽然坐在一个教室,但彼此似乎是独立个体没有太多联系。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能否通过智慧教育替代学生的重复练习,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投入人与人的交流中来,让教育回归本源。”袁振国说。

  台湾科技大学数位学习与教育研究所讲座教授黄国祯认为,智慧教育是一种透过科技的运用,来发挥教学智慧、以帮助学生改善学习的教育模式。

  “智慧技术的发展,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如果能够良好地运用,对学生、教师、教育决策者都是收益无穷。”黄国祯说。

  “课程变革不是简单的教得更多,或教学中媒体展现更加丰富,而是从如何培养21世纪学生技能的角度,重新设计课程的框架,包括基于问题的解决去设计课程涉及到的知识领域、知识技能等一系列活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顾小清表示,未来的的教育应该将培养21世纪学生能力的思想,体现在课程设计当中,实现课程的重构。”

  未来学校会怎样

  生态环境是虚实结合的

  在这次智慧教育高峰论坛上,还举行了由浙江学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教育局长分论坛。“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我们现代学校赖以建立的两个前提性假设,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在分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余胜泉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余胜泉认为,在工业时代教育必须要将学生集中在一个学校里,基于学生的年龄、学科组织学习,对同样的学习内容采用相同的学习方式。而在21世纪中后期,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教育将会摆脱这些束缚,从根本上进行重新设计。

  首先,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的课程,安排适应学生的个体需求,而不是按照传统的学期和固定的课程结构来组织。

  “未来的学校,会把在线教育融入其中,并成为课程基础的一部分,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多元选择的教育蓝图。未来学校会建立更有个性化的教育活动,反映儿童的个性兴趣和家长的目标价值观。或许未来的学校是自主制的,是一种自由组合学习服务、自主学习的过程。网络空间里有成千上万的课程,家长能在各种大数据精准支持下,精准地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健康结构,完全能进行课程的自由组合,在达成国家基本要求前提下,实现个性化有特色的发展。”余教授说。

  其次,未来每个学生都将带着电脑上学,校长和家长不再一听到手机就如临大敌。

  “真正聪明的校长,在办学过程中不仅局限于实体空间,网络空间也是办学的重要载体,学校将建立网络上的校园文化,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校园环境,不仅建设实体空间的校园文化,还要建设虚拟空间的校园文化,让校园的网络空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可选择的、高质量的、经过学校选择控制的校园文化,让人人拥有电脑来上学成为一种事实。”余教授说。

  余教授认为,未来的学校是虚实结合的智慧教育的生态环境,在这种生态环境中,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以及学生和社会专业人士之间,存在着不同于现在社会形态的关系,学生的主体地位会明显地凸显出来,使得学习内容的来源、学习的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未来的学校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不存在固定的模式,统一的模板,是千变万化的,但是未来发展的方式又是确定性的,未来的学校的组织结构一定会是扁平化、智能化、网络化的。”余教授说。

  技术可以助力教育

  但教育规律要继续遵守

  近日,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举办了一场以“未来视野下小学生自主素养培育的学教变革”为主题的学术论坛,杭城众多知名小学校长到会发言。

  “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能够运用科技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未来的教育将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教育。”针对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杭州市崇文教育集团总校长俞国娣认为,在未来教育体系内,对学生应该是个性化教育,对老师应该是从单一学科到多领域的差异化发展。

  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员黄津成对此表示认同,“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农村的数学老师,在一次教学生做小数点后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法时,27位学生出了错,于是他教学生用两种方法订正,一周后还是有15位学生出错。这位老师把那15个学生的草稿拿来,发现他们出错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从此,每次学生交作业,他都让孩子上交草稿,通过草稿的情况分析学生错误的类型。”

  黄津成说,这是个并不轻松的活,但现在有了大数据分析,这位老师将收集起来的错题经过处理后做成微视频,学生一看就明白了。

  杭州上城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兼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孔晓玲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必须要开拓视野,成为人工智能的主导者。杭州学军小学校长张军林说,在人工智能时代,学校可以应用技术助力教育,但不能让技术改变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必须思考教育的本源是什么,孩子的核心素养是什么。作为教育人,我们应该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教育需要技术做些什么,而不是一味依赖技术。”

文章关键词:手机 未来学校 常态 责编:王丽萍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居家学习 怎样让学生走出这样的怪圈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线上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居家学习给原本的家庭生活带来了新的挑战。“深夜才能入睡”“整天对着手机”“学习效果有限”“家庭矛盾增多”,这些都是来自家长们的“吐槽”,盼望开学,是不少家长的心声。

  • “全手机操作”保护好视力更紧迫

    一方面需要长时间“盯屏”,一方面又因不得不“禁足”在家缺乏户外运动,孩子的视力下降怎么办?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学生和家长该如何协力化解?

  • 小学教师用一部手机传递爱与知识——管城区东三

    薛晗是管城区东三马路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老师,春节假期回到南阳老家过年,因为疫情,她无法返回学校。为了响应“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要求,她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克服种种不便,为学生们带来了充满爱的线上课程。

  • 【教育战“疫”人】送手机给困难学生,疫情下这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地学校不得不延迟开学,网上学习陆续开启。为保障每一个学生能够正常完成学习任务,管城区十八里河镇中心小学对全校学生的网上学习情况进行了深度排查。

  • “一山、一蹲、一手机”郑州教师在湖北深山当“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战役中,有冲锋一线,一往无前的医护工作者,有坚守卡点,辛苦执勤的基层工作人员,也有坚守教育阵地,牢记立德树人使命的人民教师,郑州31·103中学的马明枝教师就是其中的一位。

  • 做好自我管理才能破除手机依赖

    据报道,中青校媒面向全国2077名大学生发起了一项关于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仅14.05%的受访者每天使用手机时长在3小时及以下,27.88%的受访者日均使用手机3到5小时,33.32%日均使用5到8小时,还有24.75%使用时间在8小时以上。

  • 七成大学生正在克服手机依赖:排满日程 提升意

    “我总是会不自觉地打开手机,看看微信和QQ有没有红点显示。”对苏州大学的大二学生张麦来说,手机已经成为她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警惕“电子保姆”危害儿童

    世卫组织2019年发布的《为了健康成长,儿童需要少坐多玩》,是一份关于5岁以下儿童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的权威指南。报告中认为,2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应接触任何电子产品。2—5岁儿童的“屏幕时间”不应超过一小时,少则更好。

  • 疗愈孩子“手机病” 是时候开始重视自然教育了

    有专家提出,自然教育是疗愈孩子“手机病”的最好办法,将孩子送到泥巴地里、鸡鸭栅栏边、森林里、草地上,送到阳光照耀雨水浇灌的自然界,不仅能治疗孩子的“自然缺失症”,还能促进孩子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感的发展,使之拥有更加健康的人格、心灵,为未来发展蓄力。

  • 学生在校玩手机 没收后被销毁

    学生玩手机是许多老师头疼的事,近日,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古城中学的工作人员放了大招,当众销毁本学期以来收缴的学生手机。此事引发网友热议。

慢新闻

洛阳“七一路市场发现病毒”?官方最新通报来了 洛阳“七一路市场发现病毒”?官方最新通报来了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