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国家开放大学30年校庆时,一首原创诗歌让我至今无法忘怀:‘有这样一所学校,他的校园无限宽广……’这所学校之于我,是青春,是践行,更是给予我胸怀、爱心、使命3个层面人生宽度的源泉。”6月21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家开放大学办学40周年纪念大会上,毕业于国家开放大学武汉分部的董明作为学员代表,动情地讲述着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带给她的人生变化。
董明6岁入选跳水队,9岁时在一次比赛中因为避让队友,不幸摔伤导致高位截瘫,而后的24年里有10年甚至无法开口说话。尽管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和病床上自学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一些课程,董明总是感到看不到人生的希望,直到国家开放大学武汉残疾人学院录取了她。
那时的她不曾想到,若干年后,在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阅兵、上海世博会、深圳大运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上,她能作为礼宾翻译志愿者参与服务。回到母校任教后,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董明爱心志愿者团队”先后帮助了7000多名有困难的人,董明本人也当选了全国自强模范。
“国家开放大学是中国大学体系中与其他大学不尽相同的另外一种类型的大学,他有自己的使命、追求和价值,那就是面向大众,面向人人,为终身学习搭建成长的阶梯。”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杨志坚说。
数据显示,国家开放大学办学40年来,累计招生1900多万人,毕业1440多万人,为数以亿计的学习者提供了非学历教育培训。目前,国家开放大学404万名注册在学生中,绝大部分为在职学习学生,其中,中西部学生占55%,农村户籍学生占46%,有农民大学生近20万人、部队士官学生13万人、残疾人学生近5000人。此外,还有10万名学员就读国家开放大学前已拥有本科以上学历。
杨志坚回顾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历史时说,1979年,为解决人才奇缺、青黄不接的突出问题,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要两条腿走路,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学习借鉴国外开放大学成功经验,集中力量办好面向全国的广播电视大学。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和批准下,1979年2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28个地方广播电视大学同时举办开学典礼,揭开了我国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新篇章。2012年6月,为适应新世纪的发展需要,教育部批准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试点推进发展并逐步成形的40年风雨历程中,国家开放大学走出了一条扎根中国大地、适合中国国情、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在“敬学广惠、有教无类”的校训之下,初步形成了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相衔接、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崭新发展局面。
对于湖南省芷江县古冲村党支部书记龙四清来说,国家开放大学湖南分部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改变家乡古冲村“山上只有茅草窝,山下只有泥水喝”落后现状的金钥匙。
2008年报读国家开放大学农村行政管理专业专科后,2011年,尝到了甜头的龙四清又报读了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习开阔了我的眼界,解放了我的思想。”利用学到的政策法规、村镇管理、种植养殖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龙四清开展起工作来得心应手且高效有序。在她带领下,村里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产业格局,开发了乡村旅游项目,解决了所有残疾人、低保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多方位多途径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借着“互联网+”的春风,村里的农产品也飞向了全国各地。
“面向大众,服务人人”是国家开放大学长期践行的理念。面对农民、部队士官、残疾人、少数民族和老年人、妇女等特定人群的受教育需求,学校实施了“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残疾人远程教育”“士官远程教育”“少数民族教育”“新兴产业工人培养”等项目,设立了残疾人教育学院、八一学院、总参学院、空军学院、中优学院、西藏学院等专门学院,聚集优质教育资源,搭建了面向特定人群的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面对新兴产业工人的受教育需求,国家开放大学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兴产业工人培养模式,“助力计划”开设48个现代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的学历教育专业,与相关部委、行业协会、企业合作,先后成立了16个行业学院,大力开展“求学圆梦行动”和职业教育改革“1+X”项目,累计招收本专科农民工学员137万人,毕业生近百万人。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守初心、担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国家开放大学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为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展望国家开放大学的未来,杨志坚说道。(柴葳)
21日上午,国家开放大学办学4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出席会议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