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城市商业中心的写字楼内,每个座位都打造成“格子间”,并配置插座、台灯、临时储物柜等设施,这样的“共享自习室”,你是否愿意来?
最近,陕西西安一家开业不久的“共享自习室”被当地媒体报道后,引发网友讨论。
该自习室老板乐涛近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建设“共享自习室”的初衷,主要是想为“备考族”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据其介绍,开店不到两月,已有超过700名顾客来此自习并登记了会员,其中大多为准备考研以及考各种证的年轻人。
澎湃新闻梳理发现,西安之外,“共享自习室”也在上海、成都、郑州等多个城市悄然兴起。对于这些置身于写字楼里的自习室,许多网友表示支持,认为“图书馆的位置太难抢”“家里学习太懒散没有氛围”;也有网友表示“想学习在哪都行,没必要非去这种收费的地方”。
非会员一小时6元全天39元,年轻顾客居多
上述西安“共享自习室”位于闹市区一处写字楼中。6月27日,澎湃新闻前往该自习室探访,注意到其面积约为一百多平方米,设有43个座位,划分为四个区。其中,大厅内自习室灯光明亮,两侧稍小点的自习室则相对较暗,但都坐满了人。
该“共享自习室”负责人乐涛介绍,大厅自习室所有灯都开着,两侧自习室则拆了一到两个灯,目的是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因为有些人比较喜欢稍微暗的环境,但有些人觉得黑的比较压抑,想找一个明亮一点的地方学习。”乐涛告诉澎湃新闻,顾客可以自由选择。
此外,澎湃新闻还注意到,座位有单人、双人之分,其中单人座位居多并被隔成“小隔间”,配有插座、台灯以及储物柜等设施。每个隔间都张贴着一份守则,包括“严禁喧闹、吸烟,手机静音”内容。阳台区域则被单独隔开,用作休息区,顾客可在此吃饭、交流。
那么,像这样的自习室,收费如何?乐涛表示,非会员顾客使用单人桌为一小时6元,全天39元,选择双人桌则为一小时9元;而对于会员顾客,按照两种方式计价,按固定时间可分为周卡149元、月卡448元、季卡1088元以及年卡2988元,按小时计算则有20小时95元、40小时180元等不同价位。“按照月卡来算,平均每天就10多元钱。”乐涛称。
对于创办“共享自习室”的原因,乐涛表示,这缘于自己去年备考教师资格证时的一段经历。彼时,乐涛苦于寻找合适的复习场所。因其早已毕业工作,不能去学校教室或图书馆自习,而在公共图书馆、咖啡厅以及家中复习,效率又太低。“每天去图书馆抢不到座位,有时抢到了,又觉得室内太热,也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乐涛解释。
据其介绍,该自习室开业两个月来,登记在册的会员数已经超过700人,其中过半顾客备考研究生,也有部分人想考各类职业资格证。自习室一般上座率超过60%,而周末期间可达80%以上,甚至出现过座位不够用的情况。
顾客魏先生告诉澎湃新闻,自己目前准备考研,但在家复习控制不住总想玩手机,就想找个安静点的地方看书。这家自习室是他在网上搜到的,之前也听同学说过类似地方,这里离家近,学习氛围好,很适合安静地看书。
另有顾客称,自己因准备出国要进行雅思考试,已经来此自习了一个多月。“自习室的学习效率比家里更高。”该顾客认为,“共享自习室”的作用在于“营造学习氛围”,且不像公共图书馆那样拥挤和嘈杂。
目标群体是工作后想要提升的年轻人
“共享自习室”在大城市中日渐流行。乐涛告诉澎湃新闻,其自习室两个月前开业,彼时,西安仅有两三家类似的店。如今,据澎湃新闻查询,目前西安市场上类似自习室已经超过20家。而西安之外,上海、成都、郑州等多个城市的闹市区均已建起“共享自习室”。
早在2018年10月,即有媒体报道,成都闹市区中首次出现了“共享自习室”。彼时,该自习室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因为开设在写字楼里,租金等成本也不低,自习中心的生存面临压力。也有专家对其发展前景表示“质疑”,认为在用户的热情度、新鲜度下降后,“共享自习室”可能就无以为继了。
“刚开业时不被看好,此前一段时间也确实处于未盈利状态,仅保持着收支平衡。”6月28日,上述成都“共享自习室”负责人周先生告诉澎湃新闻,开业一年多后,自习室已实现“盈利”,目前已有两个分店,且正筹备第三家店。
周先生认为,创办“共享自习室”并不简单,从选址、室内舒适度的设计到运营模式、经营理念等方面,均需“专业”。“比如,自习室选址距离地铁的直线距离不会超过500米。”周先生解释,这是考虑到便捷性和安全问题,“方便客人来,晚上十点半关门后,顾客也能及时赶回家”。据其介绍,此前,也有政府工作人员前来沟通合作,建议将自习室开在有财政补贴的办公楼里,这样可以降低运营成本,但因为地址“达不到要求”,不得不放弃。
室内设计也颇需“考究”。周先生称,其店面适应顾客不同阅读习惯的功能区划分之外,饮水机、微波炉、打印机,以及茶包、咖啡、点心等也有配备,其中仅有打印机收费。该自习室每个月会举办交流会,有过留学经历的股东同会员分享曾经的经历,或请专业的语言培训机构老师为大家免费上课。
对于未来,周先生颇为乐观。“其实像日本、韩国,这种自习室很早就有了。”周先生介绍,其在国外留学时获知,有韩国籍同学家里便以开自习室为生:房子一楼是自习室,人则住在楼上。
“有需求就会有供应。”周先生称,国内一线城市的竞争、就业压力大,“共享自习室”的目标客户不是学生,而是要提升自己的年轻人。
共享自习室能走多远?
对于日渐流行的“共享自习室”,舆论争议颇多。看好者认为,“图书馆位置难抢”“家里学习太懒散没有氛围”,而置身写字楼的“共享自习室”,能够缓解教育公共资源短缺痛点,将成为城市白领或学生的新选择。但也有网友表示,“想学习在哪都行,没必要非去这种收费的地方”。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于海告诉澎湃新闻,其看好“共享自习室”的前景。
“共享自习室,可以说是一个半公共空间,带有某种分享性、商业性,但它门槛低,让那些在人生道路上努力、奋斗、挣扎的年轻人出得起这个钱,我觉得这样的事很好。”于海表示,这类自习室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提供了一个空间”,而是“提供了一个空间里所需要的服务”,能够满足部分年轻人的需求。
于海表示,目前很多公共机构提供的仅是一个“免费的公共空间”,但这类空间有很多局限且没有相关服务,比如便捷性以及在此空间中人们的舒适度、不受打扰等问题。“在自由经济时代,人们寻找的是‘适合我的空间’,哪怕花点钱也是愿意的。”
对此,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学教授章友德有不同看法。
“这种学习室好像有很大的市场,但对于一些真正想要考研或者考证的年轻人而言,在这种环境下学习,成本或偏高。”章友德对“共享自习室”的未来并不看好,认为许多“共享”模式的投资往往具有跟风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