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大学里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能力。最近,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著名管理学家陈春花公开发表言论,讨论大学生领导力培养。
她表示,大学是能够构建自我认知、禀性特点和思辨能力的源泉,每一个年轻人进入大学的时候,都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并强调,大学教育对领导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陈春花的观点让教育界、管理学界以及大学生群体本身对于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问题有了更多的关注和讨论。元培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洪文认为,领导力的培养是一个跨学科、多途径的巨大工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许多高校纷纷开展了大学生领导力教育。
后来,“大学生领导力”概念引入中国,国内部分高校也开始推动大学生领导力的研究和实践工作。这其中,像复旦大学的“青年领袖培养——卓越计划”,以及多所大学推广的“大学生领导力开发项目”,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领导意识都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洪文强调,总体而言过去一些年里,我国对于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在学术研究与实践操作中并不充分。所以,一线教学中缺乏本土化理论的指导。
但是随着最近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师以及大学生自身认识到领导力的重要性,我国的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
领导力是时代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才成为争夺目标是不争的事实。我国的“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多次明确要加快人才强国战略,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概念,加强对人才培养建设。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他们是否具有足够的领导力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
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对于大学生领导力,专家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解读。
有人认为是大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必须掌握一定的领导学知识以及熟练地运用领导学技巧;也有人认为是大学生为实现特定目标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品质素养以及生活方式;还有人认为,是帮助学生学会提升自身影响力,并利用自身影响力创建团队、领导团队的能力。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观点趋向于认为,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实际是一个帮助学生自我认知的过程,让学生更了解自身的特质、价值观、兴趣、优点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帮助每一个学生更好的认知世界、认知社会。
陈春花借用西点军校对于领导力的解释来表达自己对大学生领导力的看法,“一个人认知自己的能力,以及多视角看待世界的能力,就叫做领导力。”她说。
从这一维度上说,领导力并不是正式组织中领导者所专有的能力,而是关乎到每位社会人的事情。
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领导能力。领导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来说是重要且必要的。可以说,大学生领导力的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变革、发展的现实需要。
领导力提升,这些能力不能少
“我认为,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有四个最重要的功能:让人有洞见;让人驾驭变化;让人能够真正地理解、交流跟沟通,所以具有更强的说服力;让人拥有定力。这就是大学本身最重要的部分。”陈春花谈到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时如是总结。
那么,为了实现这些“重要的功能”,大学生领导力应该朝着哪些方面努力呢?
为了解决这个疑问,延安大学在2017年设立了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领导力培养路径研究》,其中一部分研究内容就是希望“弄清楚”,新时代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方向在何方。
研究结果认为,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应该从价值观、合作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方面着手,注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和情绪控制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领导力本质上是一种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甚至世界的影响力。洪文认为,领导力培养必须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的指导下进行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要对领导力进行合理的诠释,并在实施过程中融入高效的学习策略来提升项目的有效性。他认为,好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方向一定是多元化、多样化的,以此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中华传统教育理念中的因材施教放到领导力培养上同样适用。
领导力培养,亟待内外“双驱动”
我国现有的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存在哪些短板?驱动力的不足应该是其中之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领导力是推动社会变革诸多因素中的重要因素,领导力的核心在于积极引导变革。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几乎每个领域都在面对不同程度的挑战。为了应对当今社会各个层面变革带来的挑战,以及能够引领社会的积极变革,培养大学生的领导力都是至关重要的事。
这是从战略层面、宏观层面在探讨问题。但是,当事情进入到落实阶段,微观层面的细节反而变得重要。学校的教育理念已经更新到认为大学生领导力不可或缺的程度了吗?大学生自己有强烈的提升自身领导力的意识了吗?学校有足够专业的老师为领导力培养准备好内容和载体了吗?管理层面和激励机制上将领导力提升放到足够重要的位置了吗?
这些正是我国高校在大学生领导力培养上面临的普遍问题。
提升大学生领导力,学生自身意识的增强和学校意识的增强缺一不可,理论研究和内容储备缺一不可,教学架构的规划设计和教师推动研究实践的积极性缺一不可。
幸运的是,事情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随着外部形势的不断变化,特别是近几年“双创”在大学生中的不断深入,领导力这件事进入了越来越多人的视线。
一方面,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领导力是社会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高校也意识到了领导力教育的紧迫性和现实性。
大学生只有提升自身的领导力素质,才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中立足,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并引领社会发展。我国的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只有具备了大学生自身、高校、社会、国家等各方面的从内到外的驱动力,才能真正走上快车道。
充分利用重大疫情这一特殊时期、特殊情境,主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亲和力的有利契机,在具体工作中可重点把握以下四个着力点。
在抗击疫情中,有这样一群大学生志愿者——归乡,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以多种方式参与到防控工作中去。有的坚守在宣传一线为大家把疫情防控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地发布,有的利用专业优势制作疫情防控宣传漫画在网络上传递正能量,还有的回到家投入到当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去。
大学生从全国各地返校,返校后是不是需要先隔离14天?对此,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表示,来自疫情严重地区的,和确诊病人有过接触的,包括有咳嗽发烧症状的同学,可能要进行单独的隔离,其他的同学每天要测量体温,要随时关注他们身体状况的变化,这些不一定需要隔离。
财商(Financial Quotient)一词最早由美国作家兼企业家罗伯特·T·清崎(Robert T Kiyosaki)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提出,是一个人与金钱打交道的能力,是理财的智慧。当今社会,经济及金钱现象无处不在,人们对金钱的态度、获取和管理金钱的能力,对于人们生活的富足、幸福影响越来越大。
据报道,中青校媒面向全国2077名大学生发起了一项关于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仅14.05%的受访者每天使用手机时长在3小时及以下,27.88%的受访者日均使用手机3到5小时,33.32%日均使用5到8小时,还有24.75%使用时间在8小时以上。
“我总是会不自觉地打开手机,看看微信和QQ有没有红点显示。”对苏州大学的大二学生张麦来说,手机已经成为她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大学生毕业首选就业城市中,南京在全国排在第六位,苏州排第十五;大学生平均期望月薪是7409元……58同城刚刚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研综合报告》显示,近九成的大学生期待住房补贴,IT/互联网类毕业生最抢手,七成企业校招重专业背景。
大学办学正在为回归常识而努力。如何给大学生合理“增负”,提升他们的学业挑战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成为大学面临的挑战。本文立足中国现实,从实证层面提炼和检验大学本科教育中高影响力教学实践的核心要素及其影响作用,尝试为未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调适和变革提供科学性指导,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大学生信用贷款为学生实现自我提升、消费和创业等需求提供了资金便利,但一些非正规网贷平台的进入,使得这一市场乱象丛生、备受诟病。加之一些组织打着“信用贷款”的幌子,将学生骗进高利贷陷阱,让人们对“校园贷”退避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