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清赏识教育何时开始在我们国家流行起来,好像是有几本书的出版和几个所谓育儿“成功”的家长站出来说“要夸奖孩子,不要总是批评打击……”似乎一夜间,家长们开始小心地呵护孩子的心灵,于是,“宝贝真聪明”、“宝贝真漂亮”“宝贝,你真棒”开始成为家长们的口头禅,生怕不夸奖自家孩子就不自信了。可事实上,这种泛滥的赞美可能进入了另一个教育误区,造就一颗颗“玻璃心”,听不进意见、容不得批评、得不到小红花就抹眼泪,老师夸了别的孩子没夸他就不高兴……
生活中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奶奶给小孙子喂饭,孩子每吃一口,奶奶就说“宝贝真棒”。可事实上,每次吃饭时大人都伤透脑筋,连哄带骗才能喂进去一些。吃饭原是本能,2岁多的孩子饿了自然会主动吃饭,却变成了家长们的艰巨任务。这个孩子长大后,还有什么事情可以靠自己努力去完成呢?
前几天,一位同学带孩子来做客,小男孩7岁,和我玩拍瓶子。规则是:他拍向我,我接住了算一分,我拍向他,他接住了算一分,三局两胜。其间,我发现,当他拍向我时会故意拍得比较低,这样我难以接住就得不到分,他每得一分,都会很高兴。最后,他赢了,兴高采烈。我却不禁在想,如果他输了,会怎样发脾气,要经历怎样的情绪挣扎?如果我们的孩子只盯着那些光鲜的成功,只允许自己站在高处,一旦遭遇挫折,他们被培养起来的“玻璃心”又会怎样不堪一击?
平均智力正常的群体,智商差别并不大。如果孩子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他收到的信号可能是,他跟其他人不一样,可以不用特别努力就会得到别人得不到的。其对应的发展可能是:
1、做事情时容易为了显示自己的不同,耍小聪明,投机取巧,甚至可能成为钻空子的好手。当然,也有可能会搞一些发明创造。
2、当他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不会认为是努力不够或方法不当,而是别人阻碍了他,外归因的方式容易使他成为一个爱抱怨的人,人际关系受阻。
3、他认为自己很聪明,主动站在了一个制高点上,在面临挑战时,可能会评估聪明的我是不是可以搞定,如果搞不定了就没法匹配“聪明”的标签,所以面临有可能达不成的挑战时,会放弃。只许聪明,不许愚笨的思维,导致害怕面对挫折,逃避困难,失去许多机会。
当一个孩子经常听到泛滥的“你真棒”时,不管他是自己吃了一口饭,还是自己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都会带给他一种感受,那就是这样做似乎都是外界的事情。我的任务就是吃一口饭,获得赞扬,如果听不到赞扬,我就不吃了,反正吃饭是你们的事情,你们必须求着我吃。于是,学习是你们的事情,我不负责,学习不好都怪你们给我找的学校不好、班级不好;工作也是你们的事情,都怪你们赚钱少,没有关系给我找个好单位……另一种发展可能是,我必须成功,不然就得不到“你真棒”的表扬,进而导致害怕失败,做事时压力过大,一旦事情没有做成,可能会一蹶不振,甚至做出极端事件。
如何帮孩子建立自信
信心对一个人非常重要,那么家长们到底该如何帮孩子建立自信?
首先,减少夸奖,要夸到实处、具体。比如孩子吃饭,可以夸他把饭菜吃得干净,没有浪费;夸他专心吃饭,养成了好习惯等。还可以说“宝贝,你今天看起来很开心,脸上像是笑开了花,你笑的时候很漂亮”。
其次,要区分哪些是需要孩子自己去完成的事,比如自己背书包,自己整理学习用具,自己穿衣服。可以说“看到宝贝自己整理学习用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妈妈真为你高兴”。
第三,夸奖后天努力,而非先天特质。影响一个人社会适应与发展的,不是先天特质而是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可以说“这次你在着色上比较大胆,绘画比赛获了奖,真为你高兴”,这样孩子收到的信息是大胆突破创新,可以获得更好的社会认可,这是努力的结果。
第四,建立自信心,重要的不是会做什么或要达到什么目的,而是有一个信念,有些事情,只是暂时不会,但只要努力就可以有所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