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疫情防控持续向好,高速公路也将于5月6日恢复收费,与之巧合的是,郑州市的中学剩余年级也将在5月6日全面复学。
今年小升初和中考即将拉开大幕。作为疫后余生的毕业生们,最感压力巨大的可能就是要面临小升初选择的六年级学生和家长了。因为今年郑州市的民办初中可能要全面实施摇号招生。下面是郑州一位资深校长多年来积淀的教育经验,为广大家长们在面临孩子们学段变化选择、家庭教育如何开展,谈了一些家长们应该注意的事项和理念。(以下为原文)
2020年初,郑州市各级各类学校的370万学子不会想到,一个长达四个月的寒假开始了。5月1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将突破110万。作为一个老师,我回顾下几个自己关注的一些疫情时间节点:
1月23日,武汉封城;24日,14亿国人在牵挂和焦虑中端起了年三十的饺子;
1月27日,河南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发布全省学校推迟开学的消息;
2月10日,全省“停课不停学”网络教学活动正式启动;
2月14日,全省新冠疫情第九场新闻发布会上,省教育厅郑邦山厅长讲出了教育的初衷和现实的意义,值得所有师生和家长认真思考。
2月23日,河南省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首次零增长,“硬核河南”下,我们倍感安全;
3月12日,河南省连续零增长第14天,所有的教育防疫专班成员、校长、老师、家长、学生的复课期盼,随着大数据排查下的一例国际球迷(郭某鹏)现身而瞬间被击破,国际疫情、输入性病例防范开始备受关注;
4月7日高三开学,13日九年级(初三)开学;
4月23日郑州教育局发布通知:高一高二、七八年级5月6日开学,11日小学开学。
高考推迟一个月,河南中招考试时间暂未确定。随着5月份的到来,身边很多朋友对小升初的政策关注度开始提高,咨询越来越多。去年年底,省教育厅明确了:今年民办初中学校招生要实施“全面摇号”政策。如不出意外,摇号将成为今年民办招生的主旋律。
各种形式的考试录取没有了,靠孩子能力上学的时代过去了,随之而来的是“拼运气”、拼家长智慧和能力的开始!随着开学,今年面临小升初的家长们普遍会调动家庭、个人的全部社会资源去替孩子“择”一所“好学校”,以把孩子送进“名校”作为自己的教育目标和育子夙愿。选择“好学校”还是“选择好”学校?是需要家长精心研判、综合考量的一道升学压轴题。
秘籍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探寻“好学校”的密码
教育家约翰·杜威说:“如果我们仍用昨天的教育培养今天的学生,那么我们就在剥夺他们的明天。”
是否只有“名校”才是好学校,是否升学率是衡量好学校的唯一标准?对此,很多家长或许莫衷一是、看法不一,其实社会上高分未必成才的负面事例很多。如果“高分数”不能成为判断优秀人才标准的话,那么“高升学率”就不能成为判断一所“好学校”的唯一标准。
(一)中学教育和小学教育存在差异性
我们梳理一下小学与中学教育存在的差异性,由于课程体系、知识容量、评价方式、学生生理及心理发育的阶段性、不同学段入学方式的差异等诸多的不同,造成了我们在帮助孩子选择初中学校时,不能照搬小学入学时的经验,而是应当根据学段的不同,改变固有的评价“好学校”的标准,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在选择时厘清思路、擦亮眼睛,选择一所真正适合孩子成长的“好学校”。
(二)社会认可的巩固率和升学率
巩固率意味着学校想方设法让每个孩子都向往学校,意味着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环境,意味着为弱势学生提供了一处精神安全所。
如果一所学校进来的学生是精心挑选的优质生源,毕业时仍将学生的这种优秀延续,这所学校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好学校;如果一所学校进来的生源存在差异化,且部分学生相对较弱,而毕业时优秀学生呈现井喷式涌现,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好学校!
通常来说, 初中入学时的排位相对中考成绩而言,最终的结果大概有70%的重合,相对于八年级期末重合率更是达到90%以上。
关于增值评价,从“入口”看“出口”,自己的孩子是“曲了材”,还是“烧了香”,“增值”量会告诉我们。
(三)好学校的共性特点
1、坚持正确的育人目标
教育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使一个人不断地适应社会,最终成为一个合格或优秀社会人的过程。当代社会发展要求教育提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平台,“身心健、懂规则、会合作、求善上、有担当”应成为学校的育人目标。
“不考虑升学率过不了今天,只考虑升学率过不了明天”,这里的明天,是指学生发展的明天,学校发展的明天,社会发展的明天,国家发展的明天。如果教育没有正确的方向,“为孩子的一生全面发展奠基”就是一句空话。
2、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除学历、职称、优质课等必要因素之外,还要具有科学的选拔机制、稳定的队伍建设、合理的年龄结构等显性标准,同时也应有创新的育人理念,炽热的教育情怀,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等隐性标准。
3、完备的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
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是办好一所学校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我们正处在技术更新和知识爆炸的时代,拥有好的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才能为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现代化手段,提供新的知识信息。
4、良好的学校环境和校风
良好的环境和校风,对生活在这个环境里的师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使生活在这个环境里的师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这种教育力量往往胜过一般的说教,而且校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是一所好学校的重要标志。
5、拔尖学生数量较多
从初中开始,孩子会逐渐形成可能影响一生的朋友圈,并且初中时的朋友和小学时不同,更加会出于共同的特点和爱好而聚在一起,同时较强的竞争对手可以很好的激发这类孩子的潜力。上海市教科院的一项课题成果显示:学生长期生活的集体环境的共性特征,对将来形成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有较大影响。
一个学校拔尖生占较大比例且相对集中,更有利于“差别化教学”的实施。拔尖生家长一般都具有“孟母”的精神,孩子的家教氛围较好,好学校的一个特点就是第一梯队的孩子名次变化很大,而后面的学生名次相对几乎一成不变。
6.以明天的教育为办学理念
“昨天的教育”往往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成长为家长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统一的模型。而“明天的教育”在于通过点燃思想的火花,让孩子的生命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它更着眼于培养孩子的多样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演绎一场属于自己的精彩教育成长故事。
(四)适合孩子成长发展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好学校
家长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避免对孩子的盲目期望,与其选名校不如选最适合自己孩子成长发展的学校。名校确实存在许多优势:师资好,教学要求高,群体之间能起到互相促进作用等,对孩子成长具有深远地影响。但是,学生素质悬殊大,孩子在学校里面“鹤立鸡群”或“沉底”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家长更应帮孩子选择类型相近、水平相当的同学环境,只有与周边的同学能力较为接近、有一定的竞争压力、且在竞争中略有一点优势的环境,对孩子潜能的激发才最有效。在学校里面,你中上你就行,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对于自己的推动很好。你跑在前面,缺少竞争对手,也许就不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你的潜能,跑在最后就会缺少超越的自信。
因此,家长对学校的选择一定要有区别对待的思想。让孩子在适合他个性发展、适合他发展水平的学校里面成长,才是最好的。
学生择校,实际上是学校择生。生源是办学的根本,再好的学校也有责任感弱的老师,再普通的学校也有非常优秀的老师。学校的差异不全在老师,更在于生源和管理,“生源好”会成就“牛校”,管理好才会成就“好学校”。
秘籍二:拨开云雾见月明,目标星辰向大海——“选择好”学校的路径
1、调整心态,破除认识误区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从理想回归现实的过程,从还在母体里孕育时家长就开始憧憬孩子光明的未来,到幼儿时无怨无悔的付出,这时候每个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龙是凤。等到上了小学需要面临竞争开始,家长自觉不自觉地都以“别人家的孩子”为目标和榜样来要求自己的孩子, 烦恼也就由此而来。
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学会做人的道理、适应及改变世界的基本知识,而不是为了一定要分出谁高谁低。可惜几千年来的中国的士大夫情节和精英教育文化让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孩子都纠结于每一个孩子是否比别人好。在比较和竞争的过程中心态越来越坏。拔尖的孩子家长担心孩子的成绩是否能保持,未来高考的目标是211还是985?居中孩子的父母最纠结,定位一本还是二本?放弃成龙成凤又不甘心。而后面的家长更惧怕多年付出后孩子成绩不尽如人意。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并非进了家长认为的“牛校”,孩子就进了保险箱;进不了所谓的“牛校”,孩子就升学无望。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通常被认为是“高升学率”的学校里,同样有一批学业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而在被认为“升学率不那么高”的学校里,照样有一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挤”进名校而“实力不济”,想跟上班级和学校整体步伐并非易事,反而会出现心理落差。
所以家长要调整心态,破除三个误区:不以自己的良好愿望来替代孩子的实际需求,不以学校升学率的高低来简单评判学校的优劣,不以“人云亦云”的从众心态来遮蔽自己的理性判断。
2、了解孩子,依据个性、潜能做取舍
如果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强,把他放到一个压力非常大的学校,进入青春期,逆反性可能会特别强。如果孩子个性软弱,需要老师压得紧一点,那么进入压力大的学校也未尝不可。分数基本能够反映孩子的学习状况,成绩一般的孩子选择进重点,反而会对孩子造成更大的压力,对他以后树立学习信心相对不利。
3、善于倾听,跟孩子一起选择
每个学校都有优缺点,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根据孩子的特点,一起商量、选择。孩子参与的选择对他们来说,无论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还是综合能力的提升,都十分重要,因此家长应该多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声音,从而在选择学校上达到共识。
4、尊重规律,客观看待寄宿
寄宿有三类原因:父母工作无法照顾孩子、有意识锻炼孩子自立能力和集体生活能力、冲着名校的牌子和教学质量。
寄宿学校管理相对来说比较严格,寄宿生作息时间比较规律。每天清晨6:00起床、6:30出操、6:45就餐、7:10晨读、12:00午餐、1:00午休、2:20上课、5:30活动、7:00自习、9:20放学、10:00熄灯。这个流程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寄宿生的生活状态。开始是比较辛苦的,但事实上很少有孩子会适应不过来。
与普通学校相比,寄宿制学校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比较大,因为学生一天24小时都生活在学校里,可以统筹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而孩子受到外界诱惑的机会又要小很多。
到了寄宿学校新环境中,孩子就要放弃很多东西,要学会去适应而不是去挑剔(如与生活老师、室友的关系),需要孩子逐步有比较强的自立能力和沟通能力,需要培养处理问题的方法,大可不必过于担心。
5、教育孩子,父母要了解孩子成长发育规律
(1)在约0—3岁阶段,安全感是最重要的。
(2)约4年级以前,孩子通过活动和体验感知伙伴和世界。
(3)约4—6年级,是学习第一次分化期,也是孩子开始对自己“定位”的重要时期,这时除了继续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要开始关注孩子学习能力和结果,对于要求的知识,他是否掌握了,如果不是,原因是什么。语文和数学是这时期主要的两门课。语文方面,加大孩子的阅读面和提高作文能力是重点,到初中后不太会有足够的时间来用到这方面。数学除了课堂内容,对于大家口诛笔伐的奥数,我有不同看法,奥数的成绩不重要,在学习奥数过程中提倡的思维方式在初高中阶段将非常有帮助。
(4)初中阶段是最关键的时期。这一阶段,竞争加剧,学习压力增大,随着孩子长大青春期到来,和父母的沟通越来越少,越来越疏远。这个时期,做父母的要学会“放”,不要再期望孩子像小学那样粘着你言听计从,要时刻提醒自己和孩子保持一定距离。孩子开始要自己的空间,开始更深入的思考问题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家长一定要给予足够的空间和耐心。平稳渡过这个时期的诀窍就是忘掉作为家长的权威,深藏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努力做孩子的听众和朋友。“过密、过多、过严”是这时期的父母最容易犯也最要不得的行为。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追求独立或任何叛逆的表现,家长反而需要担心。
给孩子一定的空间,慢慢从父母的管理角色转变到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学习的辅导要慢慢交给一些专业的人员,但绝不意味这你可以减少关注,并不意味着分数不重要,相反,要增加对孩子知识内容是否掌握的关注,同时减少在分数上的要求,这样的目的是给孩子减压。
5、全面规划,恰当定位选择目标
第一,恰当定位“选择学校”。一些家长逢选必考,这是不明智的。关键是选择好目标,做充分准备。
第二,正确了解“选择学校”招生范围、时间、形式、途径。
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给2020年小升初工作了明确政策要求:“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秘籍三:蓦然回首潇湘处,灯火阑珊月明中——家庭是“最好学校”的二维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四省市家庭教育状态的调查显示,家庭对孩子的隐性学业支持因素更值得关注。
1、善于听取孩子意见的家庭,孩子成绩更优秀;
2、父母情绪越正向,子女成绩优秀比例越高;
3、会管理零花钱的学生学业水平更高;
4、并非把所有的时间都留给孩子学习和休息才是明智的选择。
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的最关键因素不全是学校,好家庭就是一所好学校。随着时代的前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家庭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高。对于独生子女(或说子龙女凤)心态为主流的现代家庭,家长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不好,除了学校以外,家庭环境因素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秘籍四:志高霄汉近,梦远天地新——擦亮“新学校”的容颜
各省市高考改革方案相继实施,浙江、江苏、上海、北京最早也最有代表性,“3+3”模式使得“跑班上课”成为风向标而不是标新立异。
中国教育研究院首届未来学校研讨会探讨了未来学校建设的三层境界:基础设施建设、学习方式变革、教育流程再造,提出了未来学习方式的共性特点:“能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网络技术的发展、全息影像技术的应用将提供新的支撑,“移动学习、游戏化学习、虚拟场境学习”等学习方式有可能在未来呈现普及态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发展过程中的一站。对一个学校倡导的学习方式,成为我们对学校选择的一个参考。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今天,上课越来越考验着每一位教师的“功力”。最大限度把课堂还给学生,传统课堂基本是“教中心”,属于教师课堂;新课堂是“学中心”,属于学生课堂。传统课堂是围绕“教”建构的体系,新课堂是围绕“学”建构的体系!事实上,对于目前中国的教师来言,如果不遵循规律,随心所欲地去展示自己所谓的“教学艺术”,那么这种教学对学生来说就不是艺术,而是一场灾难。
传统学校缺的不是教学的艺术性,而是教学的科学性。洋思、黄冈、杜郎口、衡水我们可能都耳熟能详。翻转课堂、微课程、慕课、高效课堂等倡导的新学习方式共同的特点是:着重学生的自主性而不是课堂的艺术性。
秘籍五:与子同泽,与子协作——搭建家校共育的平台
要配合老师,多和老师沟通。虽然老师通常主要关注孩子的成绩,有些时候说话还不一定是你特别能接受的,但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为孩子好。换位思考,一个孩子的教育已经让我们做家长的很操心了,老师要管这么多孩子,真的不容易,每个老师都是希望孩子好的。有了理解,配合就容易了。这一点对进入青春期的初中孩子特别重要。
美国课程论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说: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它的道路不是人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走出这条道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出道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本身。
在小升初的选择中,期待家长们向着孩子明天的教育,回归教育本质,以让生命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作为选择的基础,破解压轴难题的玄机,走出柳暗花明的教育新天地。
(文中引用观点、数据未一一表明出处,深感歉意。对原作者一并表示感谢!)
郑州经开外国语学校
靳俊良
2020年5月1日
本期人物:靳俊良,中共党员,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曾任职于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郑州一中经开区实验学校、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郑州市外国语中学。现任郑州经开区外国语学校书记、校长。
【小编有话说】作为一名有着十余年关注教育的跑线记者,经历了郑州基础教育的各个发展阶段。2010年以前,郑州优质初中教育资源以公办学校为主,民办学校仅有几所。2010年之后,随着政策调整,国家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民办如雨后春笋般一度达到了六十多所!每年的招生季节,也成了各个民办学校的抢生源大战!出现了民办学校挤破头,而公办学校大量校舍空置、教师无生可教的极不平衡现象!社会各界对义务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随着国家经济持续向好,2018年以来,教育部也对基础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政策调整,公办教育学校又迎来了春天。各级政府对公办教育加大了资金投入,加快新校建设、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加大招教力度、提升教师工资、优化招生秩序,真正办起了人民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
记者注意到,近三年来,郑州经开区、金水区、郑东新区等区域新建成的初中学校大多数都是寄宿制学校。特别是经开区,全区初中都为寄宿制公办学校。除了建新校,招教也是高标准:十所部属师范院校,985、211高校每年都有经开区招教人员的身影,另外每年还从全省各地引进名师、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优秀教育人材百余名。郑州外国语学校、郑州一中、河南省实验中学等优质教育品牌也在经开区落地生根。靳俊良校长所在的经开区外国语学校,就是一所经开区管委会打造的设施一流、环境一流、师资一流的全日制寄宿公办初中,该校总投资5.6亿元!对孩子寄予厚望的家长,可以对该校调研调研。或者是对经开区各学校也研究一下。(楚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