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教育头条  > 正文

高考骗局:应有进一步深入解析 才能起到警示作用

2019-06-27 08:41:13   来源:北京青年报

5034

  要有效防范和打击这一类骗局,关键要加强对高考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宣传,让考生和家长普遍知晓高考考试和录取环节的规则与流程,知晓高考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严肃性和国家打击“高考腐败”的铁腕举措,从而打消考生和家长走“特殊渠道”、搞“钱学交易”的侥幸心理。

  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6月25日发布《高考谣言及防范提醒——录取版》,提醒考生和家长不能信“意外之喜”,不能信“高收费志愿填报指导专家”,不能信“钱学交易”和“特殊渠道”。三部门强调,教育部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已经多年,招生政策、录取结果都在阳光下主动接受监督,广大考生和家长不要信谣传谣,只要通过省级招办和招生高校指定渠道查询核验,“李鬼”必会露出马脚。

  今年高考前夕,三部门发布《高考谣言及防范提醒——考试版》,提醒考生和家长不要相信“花钱可买高考试题和答案”“中介掌握内部大数据”“可花钱更改高考成绩”等谣言。三部门发布高考谣言及防范提醒报告,针对高考考试和录取两个重要环节,通过具体的案例和详细的分析,向广大考生和家长揭示了多种“高考骗局”的行骗伎俩,证实社会上传言的所谓“特殊渠道”“内部名额”等都是骗子的话术,这对于维护高考考试和招生秩序,保障考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提升国家考试工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不法分子针对高考编造的各种谣言,无论是涉及考试环节还是录取环节,大都是为了对考生和家长造成误导,最终是为了骗取他们的钱财。这些谣言及相应的骗局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考生和家长对高考工作相关环节不了解的“信息弱势”,设置“交信息费可提前查分”“交押金领取高考补助金”或“交入学占位费获得提前录取资格”等骗局。一些考生和家长相信这类骗局,主要是出于对教育考试部门的信任,他们的问题仅仅在于太过轻信,缺乏必要的警惕性,严格说来他们自身并无大错。

  要有效防范和打击这一类骗局,一方面要加强对高考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宣传,让考生和家长普遍知晓高考考试和录取环节的规则与流程,一眼识破“交押金领取高考补助金”之类谣言。另一方面,这类行骗案件中,几乎每个考生都出现了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情况,不法分子正是通过非法获取的考生个人信息,取得了考生或家长的信任而行骗。有关部门查办这类案件,应当从考生信息泄露这一关键环节入手,深挖学校、教育部门和考试部门中可能存在的“内鬼”,彻底清除“内鬼”,斩断非法交易考生信息的“黑手”,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严打这一类“高考骗局”。

  另一种高考谣言及相应的骗局,是利用一些考生和家长“病急乱投医”的急切心情,利用他们对高考工作的误解误读而形成的“不走大门走后门”侥幸心理,精心设置“花钱买高考试题和答案”“花钱改成绩”“特殊渠道上大学”等骗局。一些考生和家长相信这类骗局,主要是出于对所谓“钱学交易”“特殊渠道”的信任,也就是对有关高考非法操作和腐败交易的信任,而这种信任本身是十分错误的认识,因此严格说来,这类骗局中上当受骗的考生和家长,自身也存在一定的过失和过错。

  要有效防范和打击这一类骗局,关键也是要加强对高考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宣传,让考生和家长普遍知晓高考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严肃性,知晓国家打击“高考腐败”的坚定决心与铁腕举措,从而打消考生和家长走“特殊渠道”、搞“钱学交易”的侥幸心理。有关方面公布考生和家长企图花钱改高考成绩、走“特殊渠道”上大学而被骗的案例,不但要公布骗子被依法查处受到法律追究的情况,也要向考生和家长发出警示,花钱改成绩、买“大学内部名额”虽然最终受骗,但也面临着不小的法律风险,有时甚至涉及行贿犯罪,因此是一个万不可行的最劣选择。

  对形形色色的“高考骗局”,应当有更进一步全面深入的解析,才能对广大考生和家长起到足够的提醒警示作用。

文章关键词:高考骗局,特殊渠道,钱学交易 责编:王丽萍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聚焦“一老一小”强化特殊食品监管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印发《假冒伪劣重点领域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1)》,提出集中开展农村市场专项治理、食品安全专项治理、电商平台专项治理和认证领域专项治理,逐步整合原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物价、知识产权等投诉举报渠道,通过“12315”一个电话号码对外、全国一个“12315”平台受理,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投诉举报服务,拓宽案件线索来源渠道。

  • 警惕保健品“坑老”骗局

    近年来,保健品诈骗犯罪呈现发案区域不断扩大、涉案金额不断增加、作案手法不断翻新趋势。特别是一些犯罪团伙采取公司化模式运营,利用老年人关注养生保健,但防骗意识不强的特点,以发放赠品、免费体检、免费讲座、免费旅游等为诱饵,套取老年人的信息,进而组织专人提供“亲情”服务,骗取老年人的信任,并通过夸大、虚构保健品疗效,打着高科技产品、慈善福利工程等旗号,大肆蒙骗老年人。

  • 酸奶这种有益健康的食品,怎么就成了骗局?

    大热天喝个酸奶本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儿,但酸奶的谣言最近又开始流传起来。一篇《酸奶的百年骗局!诺奖得主惊世谎言造就万亿产业》的文章中提到“酸奶就是一场大骗局!”“喝酸奶能长寿?全世界被他骗了一百年?”等论断,看后不禁觉得这样的文章真的是逻辑“清奇”。

  • 雀巢杨燕涛:针对特殊健康需求人群推出新品 希望尽早在国内上市

    6月23日至25日,由中国经济网主办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重点活动之一2019年中国国际食品安全和创新技术展览会在北京举办。雀巢婴儿营养业务单位医务运作和科学事务负责人杨燕涛在做客中国经济网访谈间时对雀巢在最新产品的研发成果进行了介绍。

慢新闻

深圳龙华“暴雨天浇花”引争议,回应来了 深圳龙华“暴雨天浇花”引争议,回应来了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