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教育头条  > 正文

幼儿美育的文化哲学意蕴

2021-05-14 09:15:18   来源:中国教育报

503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其中,学前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针对学龄前儿童的美育也被纳入了“人生第一课”。《意见》还提出,要科学地将“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心灵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作为课程目标。

  中国自古就十分重视学前阶段的教育,将开始接受教育的儿童称为“童蒙”,把针对儿童的初等教育称为“蒙养”或“发蒙”,将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称为“蒙学”“蒙馆”或“蒙养院”。先秦典籍《周易·蒙卦》曰:“蒙以养正,圣功也。”提出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纯正的教育,以此造就成功之路,从而将“蒙养”提高到人生实践哲理的高度。可见,“蒙养”对于人认识世界、观照世界具有重要的开端意义。由于童蒙稚幼懵懂、天真好奇,拥有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天性,有其自身年龄特点和身心成长规律,此阶段接受的教育宜以艺术游戏为主。所以“蒙养”之为教育,实际上是“寓教于乐”的美育。借由“蒙养”审视幼儿美育,其中不乏丰富的哲理意味。

  一曰“生生”。“蒙养”作为幼儿美育实践,其精神根植于中华传统敬重生命、尊崇生成的“生生”美学。《周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序卦传》有言:“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天地生万物,而人或物创生之始,必然像刚出土的幼禾那样,处于稚小蒙昧未化的状态,而其特点就是“蒙”。“蒙”就是生命原初幼稚状态的象征。《周易》以阴阳并建,《屯》《蒙》主要象征万物创生的初始状态,紧随《乾》《坤》之后,宇宙生命开始孕育与创生。可见,“蒙”在此有着深刻的生命象征意义。当代有美育学者提倡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艺术的创生智慧,以“创生性艺术教育”提升国民艺术素养,此论几乎与“蒙养”的“生生”精神相通。创生性的美育,既包括对稚幼生命的呵护与培育,还包括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通过美育让童蒙得以启蒙教化的过程。

  二曰“天真”。童蒙的天然本性是纯真。《周易·蒙卦》六五爻辞说:“童蒙,吉。”《周易本义》解释道:“纯一未发,以听于人,故其象为‘童蒙’。”童蒙纯正柔顺,承教于师,天性本真的状态无疑是吉祥美好的。这其中蕴含了生命的本真之美。这种对纯真之美的爱赏与追求已融入整个中国文化的传统。《诗经·周颂·维天之命》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天之德纯而不杂,这是天的本然状态和性质,所以《中庸》说:“此天之所以为天也。”这是儒家对纯正本真之天性的追求。道家、佛家也追求返归这样的纯真状态。老子倡导以“婴孩之心”返璞归真,赞赏这种澄澈纯正超越功利的人生境界。魏晋诗人嵇康《游仙》诗曰:“授我自然道,旷若发童蒙。”葛洪也在《抱朴子·诘鲍篇》中以“童蒙”写照人生所求的质朴无邪、自然天真的生命真实之境,“且夫远古质朴,盖其未变,民尚童蒙,机心不动”。明代李贽则力求以“最初一念之本心”的童心,扫除遮蔽内心的纤尘,从而抵达真实无妄之至境。在中国美学看来,这种“天真”是生命之本真,人生与艺术皆由此出发,也向之返归。童蒙天然具有这样的天真,所以从幼儿美育角度看,我们当以婴孩天真之眼观照婴孩之身,使之葆全天真,而勿以功利世俗使之杂。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美育当为符合幼儿自身以自然天性为主要特性的教育,从而蒙养其正。

  三曰“自由”。自由是天性的自然流露,审美教育是对自由的经验和体认。《意见》要求,在课程设置上,“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艺术游戏活动”。艺术游戏作为幼儿美育的重要内容,实质上是一种体验自由的教育。孔子“游于艺”之说,可以从一个侧面理解为,以游戏的方式接受艺术教育。朱熹释“游”曰:“游者,玩物适情之谓。”由此,艺术游戏可以理解为一种体验身心自由的审美教育。反之,艺术教育也是一种体验自由的审美游戏。这一理念也已深入传统童蒙教育。如儿童读物《声律启蒙》,从书名便看出古人重视通过文学艺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儿童在艺术游戏活动中,悠游自在,从而陶冶性情。

  四曰“创造”。蒙养,有着发蒙教化之义,意味着这是始于原初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宋代思想家张载著《正蒙》一书,将“蒙”之于发明正学的功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释曰,“蒙者,知之始也”。启蒙,是人生最早开启心智之举。孟子有言:“始条理者,智之事。”对此,王夫之说:“其始不正,未有能成章而达者也。”这就要求重视人生起点的教育,以美培元,以美化人,将幼儿引上求真求善求美正轨,使之符合正道,最终学以成人,从而“顺理成章”。初始阶段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即为创造。这种创造,充满了无限希望和可能。清康熙时,设蒙养斋,旨在鼓励、推动人类技艺的创造。《清史稿》记载:“凡有一技之能者,往往召直蒙养斋。”其中,有以编修乐律作为音乐教育之用。桐城派代表方苞就曾在此编制乐律,从事音乐艺术创作。清代大画家石涛注意到这种原初的创造性,将《周易》“蒙养”思想引入其艺术哲学,力求通过笔墨氤氲,回归鸿蒙初开、充满创造性的原初状态。创造,是宇宙“生生”的体现,幼儿美育当鼓励、引导童蒙萌生新意以及对世界探知的尝试。

  《意见》提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幼儿美育,其要义在呵护新生。循其天真,促其创造,既是幼儿美育观应有之义,也是幼儿美育的实践原则和精神追求。

  (作者单位系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乔光辉系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本文系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王船山‘势’论思想研究”[KYCX19_0131]成果)

  作者:彭智 乔光辉

  《中国教育报》2021年05月13日第8版 版名:理论周刊·学校教研

文章关键词:幼儿,美育,文化哲学 责编:王丽萍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讲好黄河故事,“山东省黄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山东美术馆开幕

    黄河入海流——山东省黄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聚焦黄河文化、延续历史文脉、讲好黄河故事,阐发了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彰显黄河文化、传承黄河文化的意义,呼吁广大山东美术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 【中国梦·黄河情】郑州唱响黄河新时代

    2020.5.19 郑济铁路郑州黄河特大桥主桥钢桁梁顺利合龙,标志着郑济铁路建设进入快车道,为实现全线贯通奠定坚实基础。2020.7.24 郑州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重大文旅项目集中开工,全力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

  • 陕西潼关探索黄河流域“双轮驱动”发展模式

    为扎实推进潼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潼关县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探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轮驱动”发展新模式,着力构建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 黄河洛阳段湿地风光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见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河南担当。到外交部发推特向世界推介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到清明小长假洛阳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较2019年同期实现。

慢新闻

深圳龙华“暴雨天浇花”引争议,回应来了 深圳龙华“暴雨天浇花”引争议,回应来了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