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教育头条  > 正文

古琴非遗传承的大学力量

2023-01-10 18:04:49   来源:大象新闻

5034

传统古琴有着怎样的斫制工序和体系?身价过亿的“松石间意”等古代名琴,模样如何?近日,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传统古琴斫制技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汇报展,在周口市博物馆线下线上同步开展,让不少人开了眼界。

说起古琴,在普通人的印象里,只属于阳春白雪式的文人“小众文化”,与普通大众的距离有点远。发展到现在,曲高和寡的趋势更为明显了。即便2003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仍被视为高不可攀的艺术而被冷落在一旁,甚至还被一些资深评论家认为是“博物馆艺术”,断言在不久的将来会消亡。

这或许并非危言耸听。究其原因,就在于现代音乐教育和音乐审美评判标准,基本上以西方为主,这导致了学生对古琴艺术等传统文化艺术的隔膜和兴趣的丧失。而古琴文化自身,也由于深度绑定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而与新时代大众审美文化格格不入,这也造成了其传承的断裂问题。

所以才有呼声说,古琴艺术到了非普及不可的地步,也到了非在传承与创新上有所作为的地步。但要在传承与创新上有所作为,并不容易,除了要踩准时代的节奏之外,还有必要在古琴艺术的生活化、社会化、教育化和数字化上动脑筋。

在这些方面,我们常看到某个古琴非遗传承人或爱好者的个人努力,但规模化、体系化的动作却不多。在此语境下,周口师范学院的《传统古琴斫制技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培训及其汇报展,就意义更为凸显了。

就上述培训项目来说,其长达50天左右,学员涉及14个省(市、自治区),既有擅长理论层面的10余所高校的教师,也有擅长实践的近20个知名古琴生产研发机构的人员,可谓要规模有规模,要层次有层次,普及的范围不仅广泛,而且还有可持续性及延展性。

在教学理念上,它既讲究传统文化、传统工艺的“传统因素”,也讲究制作理论、制作工艺和制作流程的“创新”因子,更强调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理念,这种“三结合”的最终目的,是让古琴艺术与现代生活接轨,与大众审美文化接轨,这也是其生活化的必由路径。

可以想象,周口师范学院通过如此规模的教育,和更为接地气的生活化,会为古琴未来的传承和发展,留下多大的想象空间。

周口师范学院的动作,显然还不止这些。其在古琴艺术的社会化与数字化方面,也迈出了探索的步子。它所举办的《传统古琴斫制技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汇报展,通过线下与线上数字化的形式,对“传统古琴斫制技艺”和30位学员创作的55件古琴作品的展示,全方位地把古琴艺术推向普罗大众,这种社会化的推广,拉近了古琴与普通百姓的距离,实现了二者几乎零距离的接触。在数字化展览中,话题总览突破300万的数据,足可说明其普及的程度。

当然,这个汇报展目前还在继续,其影响力还会不断地被放大。这种探索的成功,让人不得不对周口师范学院的举动刮目相看。

从名气及影响力来说,周口师范学院在中国大学甚至在河南的大学中,并不出众,但它却有自己的慧眼独具之处,在对古琴艺术等在内的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上,探索出了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径,这也展现了一所大学该有的力量与担当。在这方面,它可能比那些“出众”的大学,做得更多,也更有影响力。

作为“国家三大基金”之一的国家艺术基金,之所以能扶持周口师范学院的这个项目,也说明了该项目对古琴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重大意义。这种认可,说明周口师范学院的努力没有白费。它的这番努力,也希望能成为古琴艺术传承与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

(网上展览地址:https://static.hntv.tv/total/zcp/ctqy/

文章关键词:古琴非遗传承 责编:张迪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男子蹦极时晕在半空?当地派出所:谣言,系演练 男子蹦极时晕在半空?当地派出所:谣言,系演练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