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为推进学校2018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重大项目——“互联网+时代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与路径研究”深入开展研究工作,信阳学院在综合楼1410会议室召开课题研究座谈会。项目首席专家施昌海教授出席会议。科研处负责人高永平,课题组主要成员、西南交通大学博士陈杰,有关分课题负责人张富庄、郭二军、袁文霞和项目组成员参加了座谈会。宣传部负责人李肖利主持了会议。
陈杰就推进项目研究工作做了说明。他以《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等人物性格特点和相应作用为引子,强调了课题研究的“三个意识”和“三个结合”,即要有严于律己的态度、勇于批判的思维、敏于高效的行动,要与个人研究、本职工作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同时,介绍了课题研究的推进概况,阐释了研究工作的核心要义,并对项目研究的结项设计与任务安排提出了要求。
张富庄、袁文霞、郭二军等分别汇报了所在分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表示将团结带领有关课题组成员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做好研究工作,保证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受余婷婷委托,学生处杨芳介绍了新申报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全员生活导师制”有关研究工作情况,希望与本重大项目研究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相得益彰,共获丰硕研究成果。高永平强调了课题申报和结项注意事项等,对本课题研究工作提出了重要建议。
施昌海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本项目申报和研究工作得到了学校理事会和各位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课题组成员要以此为动力,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确保按时完成研究任务,努力维护学校科研工作声誉。
施昌海指出,本项目研究工作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当前要着重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根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求,体现新时代新理念新方法。二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特别是要与学校全员学习生活导师制结合起来,突出特色和亮点。三要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力争形成既有代表性又有系统性的研究成果。(魏豪)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国人厨房”,河南的地位举足轻重,责任重大。对此,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把“优质粮食工程”建设放到了粮食安全战略层面,充分发挥“王牌优势”,打造了一批“中国好粮油”,实现了河南粮食产业经济的跨越发展。
中粮(郑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以“好粮源、好粮油”为核心要素,将公司产业链延伸到“种植、收储、加工、品牌营销”四个环节,以此为着力点,通过集团引导一体化农业服务,推动种植结构调整,开展订单农业,同时通过其他回购方式回收省内优质粮食示范县优质类小麦引导农民“种好粮”;通过提供小麦接收、仓储等产后服务,加强质量检测及仓储管理,保证流通环节“储好粮”;
兰考县神人助粮油有限公司于2010年7月在兰考县工商局注册成立。是集粮食储存、购销、加工、运输为一体的大中型粮食加工企业,拥有固定资产9033万元。现加工能力为日处理小麦1000吨、仓储能力12万吨、日装卸3000吨铁路专用线一条。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教育部、农业农村部11日在京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开展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肖亚庆在会上表示,要真刀真枪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确保在今年11月底之前取得可检验、可评判、可感知的显著成效。
公司成立于2014年,地处310、311省道交汇处,交通便利,是集稻谷科研、种植、加工、配送、销售为一体的成长型企业。现有员工66人,其中本科学历8人,大专学历40人,高中以上学历18人。
“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还要靠“互联网+”解决。实践中,提供食品销售服务的互联网平台是监管的有力抓手,是解决网络食品安全问题的“牛鼻子”
5月21日,2019年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在江苏南京启动。启动仪式现场的大屏幕前,两只手捧起的青花瓷大碗里装满大米,预示着丰收的希望。在科技兴粮、人才兴粮战略支撑下,我国粮食产业正在迈向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
5月6日下午,郑州市生态环境局新密分局组织召开企业服务日活动座谈会。本次活动主要是结合“千名专家进百县帮万企”绿色发展活动,邀请企业代表与局领导、业务骨干面对面交流,主动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5月3日上午,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后勤处副处长朱永兴将一面写有“不忘初心、为民服务”字样的锦旗送到了郑州牟源水务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俊峰和青年党员先锋队副队长王德玉手中,连声说:“在我们高校复学之前,你们及时抢修漏水管道,帮了我们师生和家属的大忙,真是太感谢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