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几年前我国提出2020年要建立新型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来,高校取消编制之声不绝于耳。在高校取消编制大势所趋的当下,作为另一种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提供保障的制度,长聘制在国内高校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如果有一天,高校教师真的告别编制,长聘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编制制度,给予高校教师们所需要的安全感吗?
编制确实能给高校教师一定的职业安全感,因为教师一旦有编制就比较难“被退出”。但是,这种对高校教师进行“身份管理”的方式,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之前常被讨论的“铁饭碗”问题,以及近年来为治理“铁饭碗”问题而强化对教师的数量考核,导致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教师为应付考核负担沉重。不少高校教授感慨自己成为“学术民工”,自嘲每年要核算论文、项目、经费、教学等“工分”,完成规定的“工分”才能获得相应的待遇。
近年来,各高校都在探索建立长聘制。我国部分高校实行的长聘制,是在借鉴国外大学终身教授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的教师聘用、使用、管理制度。照此制度,新入职教师在经过一段时间(如5到6年)严格的考核后,达到聘用终身教职(进入长聘轨)的条件,将获聘终身教职(长聘教职)。对于这些教师,高校将降低考核强度,不再进行一年一考核,而是拉长考核周期,以便他们能较少受考核指标的影响,全身心投入进行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
当前,围绕长聘制也存在一定争议。首先,在教师被长聘之前,用什么指标进行考核?这一阶段也被称为“非升即走”阶段,不能晋升职称获得长聘,就必须离开。近年来,一些高校教师认真投入搞好教学,可发表论文数量、申请课题项目比拼不过其他教师,面临被淘汰出局的结果,令人唏嘘。重学术研究成果,轻教育教学的“非升即走”考核指标,不但让教师不愿意投入教育教学,还会加剧学术急功近利,催生学术不端。
其次,获得长聘教职的教师的待遇,不少由基本工资加津贴、奖金组成,还有的虽然号称实行年薪制,但年薪还是与对本人或本人所领导课题组的考核结果挂钩,没有完成规定的指标任务,年薪将打折。这迫使长聘教授们也不敢怠慢,必须投入大量精力去争取课题经费,参与项目评审。
这和国外大学终身教授按约定享有年薪、年薪并不与考核挂钩不同。在国外一些大学,有两项基本制度是与终身教授制度配套存在的,一是年薪制,二是教师专业同行评价机制。年薪制保障教授的教育教学、学术研究不受经济因素影响,有更大的教育教学、学术研究自主权;而教师专业同行评价机制,则按教育标准与学术标准评价教师的教育能力、教育贡献、学术能力以及学术贡献。这样的制度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职业荣誉感,让教师有更强的教育尊严与学术尊严,并以此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术质量,避免享受年薪的教授因拥有“铁饭碗”、职业稳定而变为“懒汉”。
长聘制能否替代编制管理方式,提高高校师资管理水平,稳定高校师资队伍并激发教师活力?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落实年薪制,建立教师专业同行评价体系。而这两点正是我国高校目前所缺失的。当前发生的针对短聘期“非升即走”政策的争议,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实行教师同行评价,而是用一系列行政部门制订的数量考核指标考核教师。现有考核方式让部分新入职的教师,产生教育和学术价值观的偏差,失去进行学术研究的兴趣,陷入功利学术的生存竞争之中。
探索建立“长聘制(终身教授制度)+年薪制+教师同行评价”,是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保障教师教育和学术权利的全新教师管理、评价制度。建立这一制度体系,不仅可以让教师在取消编制后有职业安全感,更重要的是,可以为教师创造更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增强荣誉感和获得感。(作者:熊丙奇,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部分高校师生反映,一些应届毕业生明明还没找到工作,所在学校为保证就业率,多次催促他们签订就业三方协议,有的毕业生不得已托关系、找门路,完成盖章签字任务。
近日,家住北京昌平区的白女士有点郁闷。两年前,她将自己的房子委托给自如对外出租,但从今年6月中旬开始,她就频繁接到自如的电话,对方要她把月租由原来的6700元降为5800元,并称“不降价就解约”。
7月13日,创业板注册制迎来IPO“第一审”。根据此前公布的信息,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定于2020年7月13日召开2020年第一次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
“云合影”“在线拨穗”“直播打包行李”……最近,许多高校创新形式,以别样的方式送别2020届毕业生。特殊的毕业季,不少同学虽已作别母校,却仍奔波在找工作的路上。
为推动全乡村容户貌环境改善,弘扬文明新风,助力新农村建设更好更快发展,7月初,开封市祥符区袁坊乡在毛庄村率先开展包涵“干净整洁,勤劳致富,孝老友善”三个元素星级文明户和优秀街长评选活动。
中国网7月9日讯,据教育部官网7月9日消息,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05所。
每天的辛苦劳动并让于国营觉得厌烦,看着院子里的小羊羔,于国营满脸笑容说“乡里乡亲都说我是勤劳致富,其实是享受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帮我顺利脱了贫。”
6月23日,浙江大学本科生招生处处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全省前100名考生报考浙大,将会获得50万元对外交流教学金,含20万元新生奖学金;全省前300名考生报考浙大,将获得20万元额度的对外交流奖学金。
7月7日下午,郑州高新区长椿路小学开展“牢记初心使命,争当出彩先锋”主题党日活动。
高校考试、招生、就业等方方面面,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高考能否顺利进行,大学招生是否能够圆满完成,毕业生是否能够找到心仪的工作……都是摆在眼前的重要问题。在5月1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对社会关注的六个方面主要问题一一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