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新闻 原创 视频 评论 财经 房产 汽车 家居 教育 健康 科技 旅游 体彩 消费 娱乐 公益 河南爆款 数读有道 郑在读书
映象教育
映象首页 > 教育频道 > 幼教 > 正文

亲子共读:扭转幼教唯知主义倾向

2016-08-30 09:02 来源:中国教育报

[摘要] 父母带着喜悦、恐慌和希望迎接自己孩子的到来,他们希望自己孕育的这颗种子能够在人世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家庭的支柱,社会的栋梁。

  父母带着喜悦、恐慌和希望迎接自己孩子的到来,他们希望自己孕育的这颗种子能够在人世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家庭的支柱,社会的栋梁。在给儿童提供成长所需要的生活照料、情感抚慰、智慧启迪的同时,他们又不能扼杀其生命中蕴含的潜能、自由和差异,他们会倾其所能在家庭中给孩子创设生活空间,提供合理的膳食营养,设计游戏、开展阅读等教育活动;他们也会去寻找优质的早教资源,让孩子获得发展;同时还要考虑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

  父母亲尽职尽责,殚精竭虑,但是投入一定能有产出、洒下辛勤的汗水就能收获所期待的果实吗?质疑的声音似乎从来没有间断过,鲍曼曾指出,现代社会的一个特点是患有“知识饥渴”的症状。这已清晰地反映在家庭教育的“学校化”,出现在早期教育“唯知主义”的倾向之中。

  儿童自出生起就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过去和未来相交织的世界,他们的生活也将由家庭延展到幼儿园、学校和社会。儿童在成年人的照料下长大,也得接受成年人安排的生活。生命本能的冲动和外部的强制干预,个体发展的独特性和群体成长的同一性始终困扰着孩子和他们的家庭。

  在大众教育时代,我们不愿看到家庭教育被工具理性和功利主义所裹挟,我们希望作为私人领域的家庭能够保持一种教育警醒,坚持一种教育自觉,能够给儿童提供丰富的、具有个性化的教育;能够给国家培养栋梁之才。在家庭中开展系统的0—6岁儿童的亲子共读活动,可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明智选择。

  启发性共读:

  打开孩子认识世界的心灵之窗

  对于0—6岁婴幼儿家庭的亲子共读而言,阅读的主体是婴幼儿和他们的父母;阅读的目的是激发孩子认识世界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掌握阅读的方法,建立儿童早期认识外部世界的通道,实现其身体和精神的成长;阅读的内容应该注重婴幼儿大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选择贴近婴幼儿家庭日常生活的绘本、儿歌、童话、童谣;父母亲也可以把个人的成长故事和自己家庭的家风、家训、家书、家谱编写成童谣和绘本与孩子一起分享,让孩子从了解自己家庭的文化入手,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阅读形式的选择应该灵活多样,可以结合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以及个体性差异,采用讲故事、设疑提问、角色扮演、故事创编来进行。

  在亲子共读中,父母亲不仅是讲故事的人,更是孩子阅读的引导者。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0—3岁是养成儿童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3—6岁则是培养儿童阅读能力的关键阶段。

  父母亲要通过创设阅读情境,充分调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户外活动小憩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爱心树》,让孩子们了解世间万物对人类的付出与奉献,同时也感受人类不停索取所带来的愧疚,形成有关生态文明的初步意识;准备上幼儿园的时候,和孩子一起阅读《我爱幼儿园》,这本由法国艺术大师献给即将走进幼儿园,以及所有爱幼儿园和不爱幼儿园的孩子的礼物,为孩子做好入园准备;晚上睡觉之前,看图朗读《月亮的味道》《睡觉去小怪物》,也是非常有趣的选择;对于5—6岁的幼儿,让他们接受亲人的远去,感受人类和动物的死亡是一件非常悲凉的事情,和孩子一起阅读《我永远爱你》,会让小朋友们懂得要及时向所爱的人表达自己的爱意,珍惜当下,学会积极健康的情感表达;在亲子共读中,父母亲还要营造和创设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表达对文本的理解和见解。

  游戏性共读:

  通过自由阅读获得身心的愉悦

  0—6岁的婴幼儿处于学前教育阶段,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要直接依赖于成人对其生活照料和发展所需的合理供给,保育和教育是其健康成长的两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儿童教育与儿童生活的完全融合,早期教育和学习向家庭生活的回归。0—6岁的儿童其学习与教育活动通常以游戏的方式开展,在古希腊文中,“教育”“孩子”“游戏”在字根上是相连的。Paideia其意为“教育”,也是“孩提时代”;Paids是“孩童”;而Paidia是“游戏”“运动”“游玩”。婴幼儿教育和学习活动的游戏化,意味着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的特殊设计和安排。

  0—6岁孩子家庭的亲子共读是婴幼儿阶段的一项重要教育活动,也是父母和孩子交流,共同成长的重要途径。这项活动本身也具有“游戏精神”的意蕴,正如伽达默尔所指出的那样,游戏是儿童“自由”和“自为”的表现活动。亲子共读就是由家长带着孩子在自由阅读中获得身心愉悦,实现成长的主题。

  理解性共读:

  搭设孩子和外界交流的平台

  开展0—6岁的亲子共读,选择适当的阅读内容和形式,需要父母亲从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儿童所要建构的与外部世界关系两个维度进行整体设计。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的存在不单纯是实体性存在,同时还是一种关系性存在,而这种关系性存在也是一种理解性存在。

  在家庭中所开展的亲子共读活动,所达成的不仅是婴幼儿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还包括他们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对亲子关系的理解,对社会规范生活习俗的理解,对自身成长进步的理解,以及父母和孩子在共读过程中,对婴幼儿感知作品、认知过程的理解。应该让父母亲知晓正是通过这种理解性的共读,孩子才获得了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一位母亲发现,自己3岁半的女儿在观看动画片《狮子王》之后,开始用夸张的动作不断重复看起来非常离谱的所谓电影配音台词“请不要在我面前耍蜜蜂”,“狗叫声”。母亲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与孩子一起观影才发现,女儿是在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建构她对电影语言、情节和故事的理解,原来孩子不明白狮子王所说的“威风”,于是,便将之替换为“蜜蜂”,同时,女孩也不理解“吼叫声”,就将其改为“狗叫声”。

  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来解释,儿童头脑中的语音图式是“蜜蜂”和“狗”,她在看电影的时候,由于台词声音相近,孩子就把“威风”和“吼”与原有的认知图式进行了错误的同化。母亲及时发现,并通过动作示范,使孩子理解了“威风”和“吼”的含义,于是便产生了顺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学会了两个新词,学会词语的运用,也进入了电影文本的语境。理解孩子的阅读过程,有助于给孩子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生成性共读:

  实现父母与子女的共同成长

  亲子共读是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早期家庭教育实践的重要体现,这种教育活动具有生成性,可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可以让孩子学会表达,学会认识自我,了解自然与社会,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往,掌握日常生活的一些基本规则和要求。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生成的静态形式即习惯,生成的动态形式即超越……生成就是习惯的不断形成与不断更新。”亲子之间的生成性共读具有三个方面的表现,其一,阅读活动本身是在家庭生活中,基于儿童成长需要建构和发展的;其二,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即幼儿和他们的父母亲也是在家庭教育实践中获得发展的,亲子共读不仅建构了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生活世界,也促成了儿童和父母在家庭教育生活世界中自我发展的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其三,亲子共读的教育意义是在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中生成的。

  儿童通过阅读获得的发展会在家庭生活中呈现出来,良好的教养和优秀的个性品质也会在家庭生活中表现出来,并不断得到强化。通过亲子阅读,我们在孩子的心灵中播撒了一颗求知好学、乐群向上的种子,我们期待孩子在阅读中感受生活的美好,获得人生的幸福,体验成长的喜悦,接受社会的召唤,迎接生活的挑战。

(责任编辑:王永芳)
404 很抱歉,您查看的页面找不到了!
404 很抱歉,您查看的页面找不到了!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