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领导力社团来到“西山·八音乐坊”,与来自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生一同进行研学参观。同时,河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教育部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巩伟教授和社员们亲切交谈,并分享了创办乐坊的初衷。
据了解,4月5日,在朱俊伟、张文艳两位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来自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领导力社团的几位高中生开启了“‘腐草有萤火 古杨无暮鸦’——让民族乐器发‘声’”的社会实践活动。
5月2日至3日,学校社团前往有“中国民族乐器之乡”之美誉的兰考县进行实地调研,在兰考县九玺乐器公司负责人的带领下,同学们了解了古琴、古筝等传统乐器的制作过程,从产业链的源头寻找问题解决之道。九玺公司负责人表示,传统乐器本就宣传少、价格高,在三年疫情形势之下,其产业更是生意惨淡,尝试直播带货也收效甚微。即便如此,制琴师们仍坚守匠心精神,一丝不苟地保证每一把琴的质量;甚至表示要将一些琴捐赠给学校以推动传统乐器的校内教学。
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领导力社团以谦虚、乐学、求知的态度了解传统乐器文化;以富于人文的、发展性的眼光去关怀传统乐器文化。生动展示了中国传统乐器文化于年轻一代之中尚有生生不息之微光。“我们不仅仅将这次项目当作一次活动,更努力将其作为一种社会性责任用心践行,希望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去了解、传承、弘扬我国的传统乐器文化,体悟其中的美,领略中原古代音乐文明的博大与厚重,提升文化自信,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注入新鲜而富有勃勃生机的血液。”一位社员这样表示。
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校长穆禾表示:“《腐草有萤火,古杨无木鸦——让民族乐器发‘声’》项目组在疫情后迅速重启了领导力社团。孩子们重拾民族乐器,下定决心传承和弘扬它,这让我深感欣慰。”
王苒颖、翁靖雅、刘思彤、范恩扬、葛维琛等同学从强烈的好奇心出发,积极运用对民族乐器的热爱和对世界不同文化的敏感度,在科学严谨、认真细致的精神引领下,针对传播民族乐器相关问题展开探究。
“他们重思考、重实践,知行合一,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活动中去,也在此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沟通交流、团队协作能力。”穆禾说。
此次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同学们对于民族音乐的热情,还有助于更多青年增强文化自信。该项目组的同学们对此做出的努力和尝试,期待他们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朱峻宇)
责任编辑:王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