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高校 > 招生在线  > 正文

“花钱就能上大学”等谣言不能信

2019-06-28 08:37:48   来源:工人日报

5034

  在高考成绩公布查询之际,教育、网信、公安三部门发布高考关于录取的谣言和防范提醒。三部门送给广大考生和家长一句话:莫信谣传谣,只要通过省级招办和招生高校指定渠道查询核验,“李鬼”必会露马脚。

  不能信的“意外之喜”

  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网络发布各种上大学的诱惑信息,比如发放奖学金、补助金、录取通知书等。面对送上门的“意外之喜”,部分考生和家长没能保持冷静,不知不觉跌入不法分子布下的陷阱之中。

  提醒:按照教育部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的要求和招生工作有关规定,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要建立本单位招生信息发布网站,并对高校招生信息进行“十公开”。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还会实时公开录取工作进程安排和动态。考生要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保管好自己的各类证件,不要向陌生人及无关人员透露个人或家庭信息,切不可听信非官方信息。

  不能信的“高收费志愿填报指导专家”

  近年来一些商业机构涌入志愿填报指导市场。各种噱头广告令人眼花缭乱,如“精准定位院校”“与C9、985、211院校成功牵手”“著名部属高校权威志愿填报专家组成团队”等等。专家还被包装成“特约”“首席”“明星”“金牌”等等。收费更是高得离谱,有的是39800元起,有的是5万元套餐。

  提醒:这些高收费志愿填报专家指导完全是一种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其中不乏诈骗。很多公司包装出来的所谓“专家”只是一种营销手段,其实并不熟悉高校、不了解专业、更不清楚志愿填报的办法,近年来更是吹嘘所谓的“大数据”。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不仅会给考生提供近年来各高校在本地录取情况的参考材料,而且会培训基层招生考试机构和中学为考生提供免费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考生和家长要结合招生考试机构给出的志愿填报建议,合理填报,切勿因华丽诱人的广告词而上当。

  不能信的“钱学交易”和“特殊渠道”

  每年总会有一些经过包装的所谓人脉广的“能人”“厉害人”在高考期间活跃,他们自称是高校或省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重点针对高考成绩不理想或落榜、家庭经济条件尚可的考生和家长,鼓吹能用钱买到“校长指标”“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点招指标”等,或可以通过自主招生等特殊渠道满足考生“低分高录”,让考生录取到心仪的院校、热门专业等,牟取不法利益。

  提醒:高校招生有严格规范的录取程序和监督机制,以及“30个不得”等纪律要求,考生家长想通过“花钱就能上大学”是完全不现实和做不到的。高校招生没有各种所谓的内部指标,高校招生工作不仅要接受校内监督,还要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的监督下录取。不法分子把特殊类型招生改头换面为“特殊渠道”欺骗考生和家长,目前所有的特殊类型招生都有规范的招生考试管理办法,取得相应资格的考生须经过多级网上公示,符合录取要求的方可被录取。

  不能信的“野鸡大学”

  近年来,总有不法分子使用近似正规高校名称或仿冒正规高校网站混淆是非,还有使用中国、北京、首都、华北、华东、财经、管理、经济等热门词汇虚构高校,在网上网下进行招生诈骗。

  提醒:教育部每年均会在官方网站公布当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即当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通过高考录取的考生,按要求报到入学后具有学籍,可在学信网查询。未在名单内的为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或虚假学校,考生和家长要认真核实,明辨真假,遇有疑问可与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实。(于忠宁)

文章关键词:花钱就能上大学,招生,谣言 责编:王丽萍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11月,这些“进口”谣言你中招了吗

    大闸蟹和西红柿同食等于吃砒霜?妈妈们给宝宝精挑细选的婴儿奶粉,检测机构宣布含有矿物油,还能否放心吃?吃坚果好处多多,近日又被传出有溶栓功能?

  • 2018年食品安全谣言十大案例发布

    “味精致癌”“吃柚子感染病毒会死”“茶叶有毒”这些有关食品安全的谣言你信了吗?中国健康传媒集团25日发布2018年食品安全谣言治理报告,公布了2018年食品安全谣言十大案例和十大热词。

  • 2018食品健康十大谣言

    2018年,食品健康行业事件众多,各种谣言也隐藏其中“兴风作浪”。如人可以感染猪病毒,大蒜能验地沟油等。尽管这些谣言极具迷惑性,但出现后很快就得到了各方及时辟谣,将它们的危害扼杀在了襁褓中。

  • 以谣牟利 食品谣言治理惩防两手都要硬

    《2017年食品谣言治理报告》显示,微信是食品谣言传播主平台,占比高达72%;其次是微博,占21%。记者调查发现,利用自媒体造谣已呈现公司化运作趋势,形成“以谣生利”的产业模式(10月23日新华社)。

  • 别让食品谣言毁了“整锅汤”

    十几元一只的烤鸭是激素鸭、小龙虾生活在污水里、可乐能把整条鱼“溶解”、醋蛋液包治百病……这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健康提示”,时不时就会出现在亲友群、朋友圈里,给不少消费者造成困扰。而只有让科学、理性、真实、权威的声音,跑赢伪科学占领朋友圈的速度,才能有效减弱、遏制食品谣言的传播和危害。

  • 想放心吃蘑菇?听科学击碎“富集重金属”谣言

    有关蘑菇的谣言在近年来一直层出不穷,主要是宣称蘑菇对重金属富集的能力特别强,会危害人体健康,这让关注食品安全的部分消费者对蘑菇“望菇兴叹”。

  • 报告显示:我国食品安全谣言治理任重道远

    在25日召开的“食品安全谣言治理行动”论坛上,中国健康传媒集团天创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培婵发布了《2018年食品安全谣言治理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公布了2018年食品安全谣言十大案例和十大热词。

  • 揭穿食品谣言:打过药的木耳还能吃吗?

    关于视频中提及的虫害问题,中国食用菌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木耳的虫害并没那么多,木耳杀虫的正常方式是干湿交替的物理方法,阳光自然照射也能杀虫,即使发生了虫害,只需将菌棒上的木耳晒干,降低木耳含水量,虫害就可自然消失。

  • 燕麦致癌、食盐有毒……自媒体“爆款”食品安全谣言是如何炮制的?

    燕麦致癌、食盐有毒……在很多网络自媒体上,食品安全谣言层出不穷。一些旧谣言甚至在专家辟谣后,过一段时间改头换面卷土重来,阅读量动辄10万以上,引发人们的焦虑。

  • 食品安全谣言频现怎么治?专家:建议加大惩处力度

    从谣言内容看,57%的食品谣言与食用农产品有关,例如草莓是最脏水果、吃柚子感染bp5病毒死亡、吃小龙虾得哈夫病、螃蟹与酸奶同食中毒等。33%的食品谣言涉及加工食品,如星巴克咖啡致癌、瓶装水致癌、食盐有毒等。

慢新闻

杀人犯逃亡到昆明官渡区?警方:出于报复心理发布不实信息 杀人犯逃亡到昆明官渡区?警方:出于报复心理发布不实信息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