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常常是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就已经上岗了。为人父母,自然希望教育好子女,但又容易陷于焦虑、迷茫,一些家长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项专业工作,需要具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我国家庭教育现状如何?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该特别重视哪个阶段孩子的家庭教育?孩子与父母关注的问题有怎样的差异?日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联合发布《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呈现出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家庭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与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是否读懂孩子的需求
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共计325个区县,11万余名四年级学生、7万余名八年级学生和他们的3万余名班主任参与了调查。
本次调查发现,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以学习为中心”的现象仍比较普遍,认为家长对自己最关注的方面是学习情况(79.9%)、身体健康(66.5%)、人身安全(52.2%),其人数比例均高于对日常行为习惯(18.7%)、心理状况(11.1%)、兴趣爱好或特长(7.1%)的关注。但八年级学生最希望家长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特长、心理状况、身体健康,比例分别为60.3%、39.9%、38.4%。
报告显示,“有温暖的家”排在学生认为的人生最重要事情的首位。无论是四年级还是八年级学生,在他们的观念里,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均为“有温暖的家”,选择比例分别为39.3%和49.4%,远高于其他价值追求的选项。
与四年级相比,八年级学生更加看重家庭,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拥有一个温暖的家的重要性。表面来看,青春期的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明显减少、渴望独立,与家长的沟通和相处时间减少,但实际上家庭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反而变得更加重要。
●专家建议:我国部分家长仍存在“重智轻德”“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的现象。青春期学生的家长尤其需要调整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真正读懂孩子的内心需求。在初中阶段,孩子面临的学习任务更重、学习压力更大,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反而是给孩子心理“加压”。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学习以外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兴趣特长,丰富生活,在学习之余得到放松;同时,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孩子的变化,及时给孩子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
2.是否言行一致,做好自己
在调查学生最崇敬的榜样时,研究发现“父母”排在第一位。四年级小学生最崇敬的榜样前三位依次为“父母”“老师”“科学家”,选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25.8%、22.5%、14.2%;八年级中学生最崇敬的榜样中前三位依次为“父母”“影视歌星或体育明星”“历史名人或文化名人”,选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29.1%、14.6%、12.1%。这表明孩子对父母普遍持有积极的认可和敬爱态度,也为家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超过两成的四年级、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做出不良行为,包括不讲诚信、不讲礼仪、不遵守公共规则等。
虽然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普遍最为关注,但调查数据显示,他们对孩子学习生活的参与程度和关注度却并不成正比。数据显示,33.3%的四年级学生和48.3%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其家长的学业卷入程度为低或较低。调查结果表明,亲子阅读频率越高,孩子在阅读兴趣、阅读时间、阅读量、运用阅读策略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越好,然而有相当一部分四年级、八年级学生的家庭没有建立良好的亲子阅读习惯。
●专家建议:在小学阶段,孩子对父母更容易持积极的看法。进入青春期,由于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孩子变得思维活跃、好争辩,不能容忍他们看到的“缺点”。若家长此时不能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孩子容易批判现实,对家长提出的要求讨价还价,甚至“阳奉阴违”,家庭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孩子的模仿性极强,所以家长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调查发现部分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做出不良行为,如不讲诚信、不遵守社会秩序等。家长一定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从自己做起,从细节做起,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3.亲子沟通是否温馨畅通
亲子沟通是建立和维系亲子关系、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家庭功能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孩子学业表现、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等均有较大作用。
报告显示,在亲子沟通方面,超过两成学生认为家长表现待提升。25.1%的四年级学生和21.8%的八年级学生表示“家长从不或几乎不花时间与我谈心”,22.5%的四年级学生和21.2%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从不或几乎不问我学校或班级发生的事情”。
部分学生报告家长不尊重自己。13.3%的四年级学生和10.8%的八年级学生报告“我做错事时,家长总是不听解释就批评我”,10.7%的四年级学生和8.2%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从不认真回答我提出的各种问题”,15.4%的四年级学生和9.9%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从不认真听我把话讲完,总是打断我”,17.4%的四年级学生和14.4%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当我和家长有不同意见时,家长从不允许我表达自己的观点”,19.3%的四年级学生和18.8%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要求我做某件我不愿意做的事情时,从不会向我耐心说明理由”。
在家庭日常交流中,部分学生报告家长没有教自己“做人的道理”“安全知识”“法律常识”“传统文化”。其中,与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安全知识”相比,家长与孩子进行“法律常识”“传统文化”方面的交流更少。9.2%的四年级学生和5.7%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几乎从不教孩子做人的道理,9.5%的四年级学生和11.8%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几乎从不教孩子安全知识,25.2%的四年级学生和35.4%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几乎从不给孩子讲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常识,30.2%的四年级学生和35.0%的八年级学生报告家长几乎从不给孩子讲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法律常识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孩子的发展大有好处,法律常识和传统文化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所以,家长在家庭日常交流中要适当地加强这方面的交流,从而加深和强化孩子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专家建议:尊重孩子是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的前提。尊重孩子是指将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孩子、认真倾听孩子的话、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家长充分尊重孩子,孩子会更愿意接受家长的教导、理解家长,也更愿意向家长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研究发现,父母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权,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尊水平和幸福感;家长采用民主的教育方式,还有助于促进孩子情感、人格和智力等方面的发展。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人与实施者。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决定着孩子所接受家庭教育的质量。家长需要进一步承担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扮演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记者 靳晓燕)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联合发布了《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报告显示,在调查学生最崇敬的榜样时,“父母”排在第一位。
报告显示,“有温暖的家”排在学生认为的人生最重要事情的首位。
26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联合发布了《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报告显示,“有温暖的家”排在学生认为的人生最重要事情的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