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师李小号火了。他开发了一套“独门教学秘籍”:将复杂难懂的《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与《英雄联盟》《魔兽争霸》等游戏适当结合,融入游戏里关于画法几何的知识讲课,让同学们十分快乐地掌握晦涩的知识点。接地气的教学方式让同学们直呼过瘾,人称“号哥”的他,连续两年被评为东北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
李小号在课堂上。本文图片 中国青年网
“上大学前得知被录取到东北大学机械大类后,便听说了机械制图有多么复杂、挂科率有多么高,对于没有任何美术基础的我来说,这门课简直让我‘瑟瑟发抖’。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李小号老师,他讲课都是用我们喜欢、熟悉的内容,一下子就把我带进了机械的世界。”该校机械学院大三学生莫伟说。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是很多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是学生以后就业的保障性课程,必须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责任心去教好这门课。”在李小号看来,掌握不好制图基本功,会给机械以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
李小号说,每当第一次上课,他都会从身边的鲜活案例入手,让学生迅速对课程产生一种“代入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消学生的顾虑,要从激发兴趣开始。
“一架飞机有几十万个零部件,怎样把飞机零部件的相对位置、立体方位展示给学生看?怎样把汽车的内部构造、工作原理呈现给学生?把这些原理集中讲解清楚,就会让学生发现,原来这门课程离我们是如此之近。”李小号总是从身边最熟悉的案例开启自己的课堂。
融入源于了解。李小号认为,现在的学生对电子产品接触比较早,信息接收也比较快,与学生交流发现,很多同学都或多或少在电脑上、手机上玩一些游戏,而游戏中大部分都是通过图像、图形传递信息,这与《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的目的——通过图形交流信息是一致的。
“既然学生对图形动画、游戏感兴趣,我就想将游戏与课程内容讲授适当结合,类比游戏画面展现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接受度。”李小号说,在课程入门的引导学习中,自己通过学生熟悉的游戏讲起,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截取几种游戏画面,讲解《英雄联盟》中机器人的造型设计问题、《魔兽争霸》中场景的设计及布局问题等,学生们都能在很开心的气氛下快速地掌握知识点。”
学生们在玩手机游戏时,经常通过手指操作屏幕上的图形指挥游戏动作。李小号通过让学生了解游戏是怎样通过画面与玩家交流信息的,进而讲解《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这门课的作用——通过图来交流设计思想,让学生理解为什么《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讲授的工程图样被喻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
李小号还联系《英雄联盟》场景中物体的背影,结合课程中的投影法,引导讲解画法几何知识体系中的投影理论。
“我身边好多同学都害怕制图课,但是李老师讲课很接地气,绝不照本宣科,一下子就‘get’到学生的兴奋点,我们总是还没听够就下课了。”机械学院学生王冰和他的同学们至今还记得,游戏《英雄联盟》里的人物模型设计是用三维软件设计开发的,一些装备在地面的影子相当于投影,李老师就用这部分内容引出三维模型设计和三视图中关于俯视图的部分,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
学生在听李小号讲课。
李小号认为,学生都是刚从高中升入大学的一年级学生,对大学课程感觉很神秘,通过将他们喜欢的游戏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同学们非常方便类比、理解课程的学习目的和内容,上课时学生的反响也很热烈,“同学们对相关课程内容积极发言、讨论,从课堂教学反馈来看,效果很好。”
该校学生王杨虎表示,本来听高年级学生说这门课不好学,但现在看知识点很好理解,上课超级过瘾。
该校学生梁堡冰告诉记者:“第一个学期上课时,我们是四、五个班一起上课,无论课是在什么时段,稍微去晚一点,前面的位置就没有了。李老师的课是我们学生最爱听的!”
用《魔兽争霸》等游戏讲授机械制图,在学生中受到好评后,李小号表示,在后续的课程教学工作中,自己将继续根据学生关注的热点游戏,挖掘与课程相关度高的环节,类比讲解课程难点,增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学习积极性。“比如,基于游戏人物中结合面的表达,引导学生学习课程中曲面的设计和生成、面面相交的交线问题等。”
前不久,教育部印发《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实施方案》,拟面向西部地区行业、产业、企业急需的紧缺专业,遴选组织一批高校优秀退休教师支教、支研。方案显示,今年将从部分教育部直属高校遴选120至140名退休教师支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塔里木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这项“银龄计划”,不仅体现了加强西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补齐西部高等教育短板的努力,也旨在探索一种以资源流动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全新途径。
据报道,上海某高校教师由于拒绝一位同行在自己将要出版的专著上“挂名”(担空头名义,不做实际工作),遭到这位同行大骂不休,此事在各大媒体引发热议。耐人寻味的是,这起有辱斯文的事件并非个案,各种“利诱”挂名、“交易”挂名、“人情”挂名乱象较为常见。问题的症结出在何处,又该如何破解?
当前高校教师业绩评价和职称评聘过程中,“唯论文”现象非常突出。然而,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是个职业,教师也需要晋升,世所皆然。
连日来,不止一位教师向记者反映: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是教授的三大职责所在,不可偏废其一;教而不研不深,脱离了科研的教学不符合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甚至有学者直言,“评‘教学型教授’是对公众的误导”。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大都坚持分类指导、分类管理的原则,主要有两种分类方式:一类是依照岗位类型划分,设置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和教学科研并重型三类岗位;另一种分类法是依照学科(专业)划分。
当前高校对教师的考核不少都落在科研课题项目论文上。在数量考核指挥棒之下,部分教师原本从容的研究心态,被短视行为代替,种种充数项目、凑数论文由此产生。十年磨一剑,变成年年交“匕首”,直接导致科研成果产出“贬值”。
近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新修订出台了《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聘任管理办法》,从对高校教师进行分类评价、职称和岗位聘任实行聘期制、加强职称评审权下放后的监管3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