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千道一万,走出校门靠实干(民生视线)
●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为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造了较为有利的环境,岗位供给增幅大于求职人数涨幅,并未出现“最难就业季”的趋势。
●产业布局与高校资源存在地域空间错配,毕业生技能与岗位需求存在差距,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各类高等院校的管理体制、专业设置、课程结构等都需要做出调整,才能满足企业用工的需求变化。
大江南北,春光烂漫。当此时节,有一个群体正在奔忙着——又到了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最后关头。
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834万,再创新高。截至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找得怎么样了?与往年比,有哪些新变化、新特点?促进大学生就业,哪些经验值得推广?本报记者选取了陕西、浙江、湖北等高校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进行深入采访。
看大局——
经济转型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机遇
毕业生就业形势好不好?
“好,一如既往地好!”聊起这个话题,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宣传处处长李德伟笑呵呵地说,就业季就是企业的“抢人季”,学校今年应届毕业生544名,光第一场招聘会就来了157个单位、3593个岗位,其中数控加工专业求人倍率(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例)达1∶22。
“就业率非常高!” 西安文理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蔡军说,近三年,学院的就业率为98%,今年就业的出口依旧较为畅通,不少学生已确定就业岗位。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今年即将离开校园的874万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来说,这个春天的确与往年的大不相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打乱了他们原有的生活节奏,而且影响了他们的求职和就业计划。
疫情之下,部分企业经营面临困境,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对于当前日益兴起的电子劳动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毕业生与用工单位“云签约”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等热点问题,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六庭庭长赵悦作出了解答。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25日表示,对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的,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国有企业要连续两年扩大招聘高校毕业生的规模,并且不得随意毁约,不得将在本单位实习的期限作为招聘入职的前提条件。
3月23日上午,国新办就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行动、促进“双创”支持扩大就业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高杲指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稳定就业的基础条件也没有改变。
2月2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教育部将举办面向湖北高校以及湖北籍学生的专场网上招聘活动。同一天,教育部推出24365全天候网上校园招聘服务。3月4日,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组织网上就业大市场,优化网上就业服务。
眼下,春季招聘的黄金季节已经来临,一面是求职就业的现实问题,一面是疫情防控的迫在眉睫,2020年高校毕业生该如何面对?继续深造,还是奔赴职场?这关乎今年874万名高校毕业生。作为参考,2019年毕业生去向则是窥探就业市场的翔实数据。
今年二月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委联合发文,暂停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场招聘活动,充分利用国家、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网开展就业服务,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共享发布机制。鼓励高校和用人单位利用互联网进行供需对接,实行网上面试、网上签约、网上报到。教育部日前推出“24365校园招聘服务”平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的网上校园招聘服务。原先辅助性的“云招聘”在疫情大考下成为主角。
自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来,新乡医学院护理学院2010届王丽静、2014届胡常伟等8名毕业生不约而同从广东省中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自愿报名加入一线战斗,前往武汉进行支援。
1月15日,天气虽然寒冷,但是郑州市上街区铝城小学老师们的心却是暖烘烘的,多名往届毕业的学生“回家”了,他们手拿学期喜报、奖状和鲜花,一齐探望母校老师。
1月3日,郑州二十九中举行了9名高三毕业生赴俄留学欢送仪式,全体师生参加,河南省中学俄语教学共同体秘书长王维同志应邀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