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的不错,大鸡腿,蔬菜汤,卤面不软不硬,一不小心就吃撑了……”4月23日中午,走出餐厅的门卫付师傅笑眯眯地对另一个同事说。初三年级开学已两周,餐管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实验初中餐厅是如何做到让学生吃的放心、吃的开心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餐厅,一探究竟。
严格的管理。为确保就餐安全,学校详细制定疫情期间食品安全各类方案和应急预案,细化保洁消毒、有序洗手、排队取餐、按号就坐、文明用餐等各个环节,通过错峰就餐、分散就餐、单向间隔就餐等方式减少师生密集接触。餐厅工作人员提前五分钟将饭菜盛好摆放在学生餐桌,学生依次落座。就餐位置每生固定,不得随意调换座位。
清洁的环境。开学前,学校组织开展“搬家式”大扫除,对餐厅内外环境进行彻底整治,墙壁重新粉刷,顶棚、吊灯、风扇、灭蝇灯、通风排烟装置、污水排放沟等进行彻底清洗、消毒;餐桌椅进行全面清洗、消毒,不留死角。开学后,每天对各种物品、门窗、地面等进行消毒;对餐具进行水煮加红外线两次消毒;每天坚持多次对就餐区域、食堂后厨进行消毒、保洁、清理、通风,切实做到“明厨亮灶”。
优质的饭菜。疫情期间实行顿餐制,做到菜品丰富,营养均衡,兼顾不同的口味。每日三餐菜谱不同,早晚粥饼、一荤一素,早餐加鸡蛋,中午一荤两素一汤,每日三餐不重样。全面保证饭菜质量,保障学生身体健康。
贴心的服务。为保证饭菜不冷不热,餐厅提前五分钟将盛好的饭菜和勺筷摆放在餐桌上,省去了排队取餐环节,减少一道风险;需要添加饭菜,可以举手示意,餐厅工作人员及时加餐,保证学生吃饱吃好。餐厅设置回民窗口,配备回民厨师,为回族师生订制可口的饭菜。
暖心的陪伴。自入校开始,学生24小时都有老师陪伴。在餐厅后厨,学校食品安全员从进菜到出菜到就餐全程监管。学生放学走向餐厅时,一名副校长、一个中层领导、各班包班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有序进入餐厅。校长和中层以上领导分组分班和学生同食同餐,亲身体验饭菜质量,亲自见证食品安全,并引导餐厅工作人员,及时给学生添加饭菜。给予每一个学生关心、关注、安全、暖心的陪伴。
教育无他,只需要走心的陪伴和温暖的守护;教育无他,只需要不忘初心和温度加持。疫情无情,学校有情;制度严苛,师爱温暖,实验初中的全体教师和餐管人员以生为本,从心出发,为初三学生打造了一个幸福的味蕾“尝”所和温暖的精神“家”园。(楚智强 李晓帆)
3月2日,教育部印发《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办法》。办法要求,对民办幼儿园审批严格执行“先证后照”制度,完善年检制度;落实幼儿园基本信息备案及公示制度;建立3—5年一轮覆盖所有幼儿园的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制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落实到位;全面完成无证园治理工作。民办园没有上市、过度逐利等行为。
2月14日,管城区外国语小学就《管城区教体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及各项制度的通知》召开专题工作会,会议由党支部书记乔伟敏主持。
1月14日,人社部举行2019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卢爱红介绍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相关工作情况。
前不久,北京科技大学举办了一场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工作研讨会。据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介绍,本科生导师制贯穿大学本科一年级到四年级,在全校范围内全面推开,为每名本科生配备导师,覆盖学校全部院系和所有专业。
据教育部官网消息,日前,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近一年来,我国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体制改革加速推进。教育部联合各部委拿出很多实招硬招,在破除“五唯”、深化教育评价机制和办学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有效进展。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指出,《意见》改革创新举措包括建立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建立由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行业企业评价规范、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等构成的多层次、相互衔接的职业标准体系,完善职业标准开发机制等。
新时代要求教师成为担当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大先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都需要在教师荣誉制度的顶层设计中体现出来,并通过荣誉的社会作用落实。
围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政策中的个人信息保护、网络游戏沉迷等问题,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开展了专题研究。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近日发布《中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政策研究报告》,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立法政策的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没发一篇论文,却评上了教授!这两天,南京林业大学的蒋华松老师成了网红,其沉心教学的故事引来众人点赞。其实,近些年大学里出了不少“讲台教授”,但在外界看来这仍然新鲜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