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移动支付已经越来越普遍。大学生多久没用过现金?使用移动支付的频率如何?对移动支付有哪些认识?
近日,中国青年网对全国1021名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9成大学生最常用的支付方式是移动支付,超7成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身上不带现金,超3成大学生不记得上次使用现金的时间,超7成大学生每天都要多次使用移动支付,超8成认为日常生活中使用移动支付的次数在不断增加,超5成大学生每个月的移动支付总额占消费总额的比例是75%-99%,移动支付虽然支付方便、速度快到账及时,不少学生认为存在“个人信息容易泄露”“安全性低”等隐患。
超9成大学生最常用的支付方式是移动支付
在接受调查的1021名大学生中,有94.42%的大学生最常用的支付方式是移动支付,其次是刷卡支付占4.02%,使用现金支付仅占1.47%。在调查中,有97.85%的大学生认为移动支付更方便,认为现金支付方便的大学生只占2.15%。
“感觉手机没电就会没饭吃。”潍坊科技学院的大二学生张满意经常使用移动支付,他表示,移动支付已经渗透到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都已离不开移动支付,只要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实现支付,“有时候家里人会给我现金,但我也存在支付宝或微信里。”
西南石油大学大二学生兰岚告诉记者,移动支付比现金支付更加方便。“使用移动支付方式,一来不用在兜里揣钱,也不容易丢,还可以避免带大量现金的麻烦;二来可以随时随地支付,且不受数额限制,只要手机有电就基本没问题;再者,移动支付更节约时间,避免了商家找零,也不会出现差错。”
超7成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带现金 超3成不记得上次使用现金时间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一部手机走天下”已成为现实。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少大学生会带现金出门呢?调查数据显示,仅22.53%的大学生会带现金,77.47%的受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带现金。
有多久没有用现金支付?数据显示,31.54%的受访大学生不记得上次使用现金支付是什么时候,14.79%的学生3个月没有使用现金支付,其余为1个月、半个月和半年,各占12.44%、11.46%、11.26%。
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宁波财经学院大三学生珺琦的所有消费都是移动支付,无论是平常出门吃饭,还是购物,她只需带上一部手机,“一部手机就够了,用不着带现金。”
安徽大学大四学生汪博告诉记者,日常生活中,他钱包里基本不带现金,平时都是通过手机支付,特别方便。“我差不多四个月没用过现金了,也没打算用现金,太麻烦了,钱包里仅有的20元还是老爸给的打车费,现在还在钱包里没动。”
超2成大学生钱包没有现金 超7成每天都多次使用移动支付
钱包里有多少现金?调查显示:30.36%的大学生钱包里的现金不足50元,30.17%的大学生钱包里的现金会保持在50—100元,再次为100—300元、300—500元、500元以上,各占15.67%、2.15%、1.57%。值得注意的是,有20.08%的大学生钱包里不放现金。
“我钱包里大约有30多元,大部分都是硬币,有时回家坐大巴,或者从学校去市区,用来坐公交。”周口师范学院大三学生王梦瑶告诉记者,除了吃饭用校园卡之外,自己每天都会用手机支付买一些生活用品,“我觉得我现在出门可以不带钱包,但必须带充电宝。”
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使用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的频率是多少?本次调查数据显示,75.42%的大学生每天都用很多次,19.78%的大学生基本一天一次,3.53%的大学生一周会用一两次。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三学生柴祺祺告诉记者,她每天除了在校内使用校园卡,在校外基本都是用移动支付,“我每天基本用两三次,感觉已经对移动支付产生依赖性,离开手机支付什么都做不了。”
超8成大学生使用移动支付的次数在不断增加
使用移动支付的次数是否在不断增加?调查显示,87.07%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有所增加,9.6%认为并没有多大变化,3.33%的受访者没注意。那么,移动支付金额占消费总额的比例是多少?数据显示,53.09%的大学生每月通过移动支付进行消费“占总消费的75%-99%”,其次为“占总消费的50%—75%”和“占总消费的100%”。
“最近使用移动支付的次数增加了不少。”新乡学院大二学生陈果告诉记者,由于最近天气比较寒冷,所以使用移动支付次数有所增加,主要用来添加衣物和购买保暖物品。
超9成大学生认为移动支付较方便 超7成担心个人信息泄露
现阶段,移动支付有哪些好处和不足?调查显示,96.96%大学生认为移动支付的好处是“支付方便”,其次为“避免携带大量现金风险”和“速度快到账及时”,各有77.96%、65.23%的大学生选择。
“方便快捷。”新乡学院大二学生史亚茹告诉记者,她在外地上学,父母可以通过手机汇款直接转到自己的账户,足不出户短短几分钟就能完成操作。
与此同时,对于移动支付的潜在安全问题,大学生有什么看法?调查显示,76.89%的大学生认为移动支付的不足为“个人信息容易泄露”,其次为“安全性低”,有44.56%大学生选择。
高校教师支招 为大学生支付安全保驾护航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何馗馗认为,“去现金”时代已然来临,移动支付方便快捷,可以避免携带大量现金的风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但是,随着移动支付的高速发展,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是个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为此,何馗馗建议,大学生在使用移动支付的时候,首先要注意个人信息安全,避免个人信息泄露,提高鉴别能力,谨防移动诈骗。其次,还要避免与移动支付相应而生的网络信贷,主动远离网络信贷,学习与网络信贷相关的防范措施,如果遇到资金问题,一定要告诉家人、老师,避免陷入骗子的骗局。第三,建议同学们保持理性消费,在消费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消费,反对浪费、攀比等不良现象,以性价比为衡量标准,有计划、有限度地进行消费,做理性的消费者。
“近年来,大学生运用移动支付进行消费,已经非常普遍。”南昌工学院青年教师夏育盛认为,在支付方式的选择方面,支付方式的安全性与操作流程的简便性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对此,夏育盛建议,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消费观,避免盲目消费与过度消费,尽量在每次购物前制定一个购物计划,做到理性消费。其次,在进行购物时,要做到货比三家,选择信誉度高的商铺,在交易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银行卡卡号、手机号码、家庭地址等个人信息。第三,在发生网上购物纠纷时,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权益,积极了解退换货的流程,必要时可以寻求有关部门的帮助。(记者 李华锡 通讯员 刘建柱)
近日,有网络媒体报道西安某高校学生“被发工资”,数百人纳税记录异常一事后,陕西省教育厅对有关情况高度重视,组织相关部门与学校一起进行了认真、全面的核查。经初步查明,截至4月21日17时,涉事大一到大四年级共有614名学生个人纳税记录异常,涉及83家企业。其中,涉及3人以上的企业22家,可能存在冒用信息、虚发工资的情形。以上涉事企业均非该校学生就业单位,不存在学生“被就业”的问题。
三天时间,成都金堂县赵家镇滞销的三月红橘子卖出去近6000斤,“太有成就感了!如果再不开学,我就要成为专业卖橘子的了!”肖钦仁说。
21日,海南省教育厅发布通知明确,海南高校5月9日开学,具备校园疫情防控条件的高等院校可安排毕业年级学生返校;毕业年级学生返校一周后,可安排其他年级学生分批错峰返校。高校开学时间汇总,扩散周知!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一份高校师生阅读习惯调查报告显示,纸质书仍然是大学生的阅读首选,此外,过半数受访大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日均不足1小时,电子产品的干扰是最主要因素。
“我这三个月的工资去哪了,有一万多呢?”据媒体报道,近日陕西西安高校多名在校大学生在个税APP上查询发现自己有在职工作,有工资发放记录。但实际上他们从没有接触过这家公司。
这两天,北大学生给流浪猫定制的“燕园猫速查手册”小程序突然走红,最高点击量达到每小时67.4万次,导致服务器一度崩溃。在这款小程序中,每只猫都有名字和简介,还可以在线收听部分猫咪的叫声,小程序还用“在校”“毕业”“休学”等记录了猫咪的实时状态。
面对就业大考,毕业生有哪些焦虑?相关政策给出了哪些焦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路径?我们约请教育部负责人及就业指导专家为毕业生深度解析就业政策“大礼包”,总结了今年大学生求职的“四字诀”。
4月13日,包括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内的江苏3所高校学生返校。此前,青海、新疆、山西等地高校已陆续开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近70所高校开学。高校大学生跨地区流动给疫情防控带来巨大挑战。特殊时期的大学开学及校园生活将如何安排?
4月11日,由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2020年豫鄂湘高校大学生精英挑战赛新道数字营销大赛”圆满结束。郑州财经学院电子商务学院派出的7支参赛队伍最终斩获一等奖四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二个。
充分利用重大疫情这一特殊时期、特殊情境,主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亲和力的有利契机,在具体工作中可重点把握以下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