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教育头条 > 正文

传统文化进课堂 风景别样好

2019年07月05日11:32  来源:中国教育报

5034

  图为教育戏剧课现场 朱琳/摄

  诗词、国学、书法、京剧……近几年,传统文化进课堂搞得如火如荼,但效果如何?去年底,北京教育学院发布的《北京市中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六成以上的学校有传统文化课程和教材,但师生都认为学校最大的问题是形式太单一,教师表示自己在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能力稍显不足,缺乏相关资源。可以说,如何更好地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对于教师来说依然是一个难点和挑战。

  近日,由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所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科创新平台主办的北京市首届“子曰”传统文化教育论坛在海淀区五一小学举行,主题为“传统与现代的会通”,设置的四个分论坛从教育戏剧到古诗群文,从古代文言到经典阅读,展示了教师们在小学至高中阶段传统文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吸引了来自京津冀、山西神池县、山东滨州等地400多位教师参加。

  用教育戏剧打开新世界

  在教育戏剧与传统文化分论坛,五一小学教师金旭执教的教育戏剧展示课《走近孔子 走进孔子》,带领学生们走进孔子,仰望儒家,鼓励学生“年少立志、于困顿中不忘其志,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砥砺前行”。课上,学生们根据《孔子的故事》一书自编、自导、自演了丧家之犬、陈蔡之困、自我斗争、弟子侍坐和穿越时空五幕戏剧,还运用坐针毡、角色代入、内心独白、第四堵墙等教育戏剧方法,对所饰演角色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情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做戏剧课程,但大多的是课本剧,把情节转化成戏剧来展演,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是一个观众。而真正的教育戏剧是全员参与,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通过运用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引导学生在设计好的架构下发挥想象、表达思想,并进行思维碰撞,让学生通过体验人物更深刻地把握文本。”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方麟说。

  如何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北京教育学院教授王秀荣以“用教育戏剧打开传统文化教育新世界”为题,介绍了常用的戏剧教学方法。她坦言:“教育戏剧符合孩子最自然的习性,可以通过对故事的阅读、观看、倾听、讨论、表演、实践等多种形式,将教材中蕴含的美德内化为孩子自觉的准则,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挖掘诗词中的精神宝藏

  事实上,教育戏剧中的某些策略在讲古典诗词的时候也可以用上。在古典诗词与传统文化分论坛,五一小学教师吴建欣执教的群文阅读课“三首诗”——《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通过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寻找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为其命名,发现诗歌的音韵美和自然美。随后,吴建欣又请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作者表现自然美的具体角度,并以半命题的形式带领他们寻找诗歌中的哲理美,最后结合实际生活谈各自收获。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郝婧坤认为,朗读是孩子进入诗歌作品的一种方式,此次教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群文阅读,整进整出,有分有统,并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真正运用到生活中,这是给学生带来的精神宝藏。

  据《北京市中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四成以上的教师对“古诗文吟诵教学”有了解,但没有用过。为此,方麟针对古诗群文的教学策略以及课堂结构等问题,以《观猎》《春夜喜雨》《夜雨寄北》等诗歌为例,从时间、空间、时空和意象四个方面深度解读,为教师走进文本提供了多个角度,也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方法。

  在历史天空中感受经典

  “经典节选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尤其《庄子》本身很短,又跟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理解起来比较难,这也是教师使用统编教材遇到的最大问题。”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教研员、特级教师刘德水如是说。

  然而八一学校教师刘杨的展示课《北冥有鱼》让人眼前一亮。他以华为ARM-Based处理器——鲲鹏920为导入,通过学生的鲲鹏形象配图展示,以及“徙”“鹏”等文字学解析,探究“鲲鹏”的具体内涵;再由节选文本到《逍遥游》全篇,逐步揭示“鲲鹏”与“蜩”等在“有待”方面并无本质区别,从而回溯庄子“齐物”的哲学思想;师生还结合《上李邕》《泊岳阳城下》《渔家傲》三首诗词,共同追索鲲鹏在历史时空中的象征意义;最后刘杨又邀请学生们赋予鲲鹏以新的形象,一同书写鲲鹏新故事,使课堂从古到今,由现实到未来。

  “让学生的眼光聚焦在历史天空中,在亲近鲲鹏中,理解经典的文化意义、感受经典魅力,帮助他们从哲学层面上初步地理解: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夏满认为,《北冥有鱼》一课从经典文本的基础阅读、还原经典的教学实施、有选择性的纵深阅读和关联生活的教学实施等维度,使我们对“文化经典的节选文章怎么教”的话题有了新的思考。

  透过思辨视角理解人物

  经典阅读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中之重,八一学校教师王华蓓执教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展示课——《说不尽的刘姥姥》,通过对“刘姥姥三进贾府”进行回顾和梳理,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其形象进行挖掘,并巧妙地运用清代涂瀛对刘姥姥“殆黠而侠者”的评价,推动学生从思辨视角理解人物形象,围绕“刘姥姥的形象意义”“刘姥姥的社会价值”展开讨论。

  “整本书阅读在于推动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探讨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有宏观上的把握,又要有微观细节上的分析,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特级教师黄玉慧说,此次论坛名为“子曰”,意味着大家对传统文化都可以发声,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学生也可以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每位学生都有文化的基因,而教师要做基因的唤醒人。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吴欣歆表示,希望加大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和通识培训,推动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相互融合,开发出更多的传统文化课程,探索出一条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新路。(却咏梅)

  原标题:传统文化进课堂风景别样——来自北京市首届“子曰”传统文化教育论坛的报道

文章关键词:传统文化 国学 进课堂 责编:王丽萍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传统文化如何真正走进校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1月颁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启动“中华经典诵读工程”。通过开展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等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学习诗词歌赋、亲近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弘扬人文精神。传统文化已成为我国中小学校园一道风景线。然而,其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 “春分到,蛋儿俏”郑州市实验幼儿园在潜移默化

    春分是一年中的第四个节气,在这个时候一天之间昼夜平分,最是一年春光灿烂之时 ,植物进入了蓬勃生长阶段,各种娇艳花朵在这个时候傲然怒放。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为了使孩子们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了解中国传统节气的自然知识,3月20日,郑州市实验幼儿园组织开展了系列趣味家庭活动,让孩子与爸爸妈妈在家共度一个有意义的"春分"节气。

  • 中原区桐柏路小学:欢欢喜喜过大年 传统文化进

    1月13日的中原区桐柏路小学校园欢声笑语,处处热热闹闹;铿锵锣鼓,敲响阵阵欢声。桐柏路小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年味十足的的传统文化体验“年俗进校园”活动拉开了序幕。

  • 这里的年味特别浓!郑州经开区外国语小学传统文

    12月30日下午,郑州经开区外国语小学举行“传统文化迎新春”活动,全校师生在浓浓的年味里欢庆元旦,迎接新的一年。

  • 郑州文化路第三小学花园校区经典诵读考级活动弘

    冬景别有韵味,冬日的校园也别有一番风采。在这寒意浓浓的冬日,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三小学花园校区的校园里却诗香流淌,洋溢着浓浓的中华文化气息。12月27日下午,该校开展了“记忆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文化”经典诵读考级活动。

慢新闻

洛阳“七一路市场发现病毒”?官方最新通报来了 洛阳“七一路市场发现病毒”?官方最新通报来了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