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教育头条 > 正文

“人工智能+教育”不可滥用

2019年12月02日11:3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5034

  日前,浙江金华某小学采用一种脑机接口头环,通过监测脑电波看学生上课时是否“走神”,并为学生的注意力情况打分排名。此事引起人们对于“人工智能+教育”的广泛热议。专家认为,“人工智能+教育”虽有广阔发展空间,但应小心审慎,尤其是作为教学设备应用于课堂时,更要确保安全有益。

  给学生戴头环会造成负面影响

  “这是有很大问题的,人工智能如果由手段变成了目的,在教育中滥用或过度使用,其教学效果可能适得其反,会产生副作用,造成负面影响。”针对给学生戴头环的现象,华东政法大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指数研究院院长高奇琦教授认为,“要考虑在使用中对学生的成长是否有利,如果学生戴了头环有‘被监控’的心理压力,长期可能导致心理不健康。而这个是最根本的,如果心理都不健康,那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在高奇琦看来,用来监测学生上课状态的头环还有伦理上的风险。“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我们大人愿意戴头环吗?如果老板在工作场合中给每个员工戴头环,这就涉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了,无形中增加社会的紧张关系。所以,人工智能应用到学校课堂中,以人为本是基本前提。”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龙宝新教授更是反对戴头环:“这种电子‘监视’的做法侵犯儿童的隐私权,不利于儿童健全人格、自觉美德的形成。”

  近年来,有关“人工智能+教育”的话题并不少见。去年5月,杭州某中学引进“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实时统计分析学生的面部表情和行为,可以识别高兴、反感、难过、害怕、惊讶、愤怒和中性7种表情,以及阅读、书写、听讲、起立、举手和趴桌子6种行为。今年3月初,广东省某中学斥资485万元采购3500个电子手环,用来精准定位、检测上课举手次数及每日活动量等。今年9月,某大学在教室试点安装人脸识别系统,除了自动识别学生出勤情况,还全程监控学生课堂听讲情况,能识别学生在课堂上抬头低头了几次,是否在玩手机,是否闭眼打瞌睡等。

  针对人工智能进校园的现象,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曾表示,“人脸识别进校园,既有数据安全也有个人隐私问题,我们要加以限制和管理。现在我们希望学校非常慎重地使用这些技术软件。”

  确保安全可靠可控

  “人工智能飞速发展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法律、伦理、社会等问题。‘人工智能+教育’引起讨论,会促使各界重视起来、行动起来,更好地保障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高奇琦说。

  龙宝新认为,“人工智能+教育”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将教育教学活动技术化、机械化,直接影响丰富人性、自由人格、深刻情感的形成。教书育人试错成本太高,在“人工智能+教育”落地过程中,不能一味强调科技力量,而忽视了最基本的伦理和道德的思考,以及可能造成的负面效应。

  尤其是一种新科技产品作为教学设备应用于课堂时,更需要来自教育、科技等部门的权威认可、严格规范、科学指导,并且要经科学和伦理的双重核验,证明产品具备足够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针对人工智能发展中的问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加强人工智能发展的潜在风险研判和防范,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此外,要整合多学科力量,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社会问题研究,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伦理规范。

  “自适应”助力教学

  实际上,伴随着5G、语音识别、图像识别、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教育”正成为一种趋势,让技术赋能课堂,本无可厚非。高奇琦说:“如果用得好,确实可以改善、提高教育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龙宝新看来,“人工智能+教育”的出发点,应当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丰富优化教育的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可视化水平,增强立德树人的效能。

  36氪研究院发布的《人工智能商业化研究报告(2019)》指出,人工智能目前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主要有三个方向,分别是针对教学内容的人工智能学科教育、针对教学活动的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工具、针对教学环境管理的教育物联网解决方案。

  在教学内容方面,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把人工智能学科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指出要在高校开展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课程,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

  针对教学活动,目前市场上已出现各类能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的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工具,比如拍照搜题、在线题库、组卷阅卷、作业布置批改、口语听力测评等智能产品。高奇琦表示,“自适应学习系统”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方向。“自适应学习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准判断出哪些方面需要查缺补漏,然后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内容,在“教、学、评、测、练”等环节应用广泛。

  对于教学环境管理,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吴砥曾指出,人工智能教育已开始应用于智能分班排课、招生管理、课堂考勤管理、智能图书馆、智能校园安防等方面。

文章关键词:人工智能 教育 戴头环 责编:王丽萍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人工智能专业火爆,367专

    3月3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各高校新增备案专业1672个、审批专业181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47个,撤销专业367个。

  • 扩大人工智能研究生培养规模

    3月3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共同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生将扩大招生规模。

  • 高中版人工智能教材将出版

    由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担任主编的《人工智能(高中版)》教材将于9月正式出版发行。该教材旨在帮助高中生掌握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基础与原理,并在学习与实践中,以科学正确的方式进行思考与分析,为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 郑州47中举行“人工智能教学中心”揭牌仪式

    12月18日上午,郑州47中“人工智能教学中心”揭牌仪式在信息楼二楼人工智能教学中心举行。

  • 积极适应“AI批改作文”的潮流

    近日,有媒体报道国内外教育系统都开始把AI打分应用在作文打分上,仅国内就已经有超过1.2亿人次被AI批改过作文。这引发了人们一连串的质疑。

  • AI进校园 究竟干啥好?

    随着AI(人工智能)的发展,“AI+教育”也成为教育领域热议的话题。就连有条件的小学校,也在探索AI技术的实际应用了。据媒体报道,上海某小学正构建智能课堂行为分析系统,运用姿态评估、表情识别、语言识别、关键词匹配等技术,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定量分析。

  • 暑期流行实训 人工智能和无人机最火

    三伏天,酷暑难耐。但有这样一批大学生,虽在假期走出了课堂,却一头扎进实训基地、训练中心,实战学习人工智能、智能驾驶、无人机、电子设计等高科技技能,既过上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又弥补自身实践能力的不足,还能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或深造打下基础。

  • 新职业教育天地宽广

    针对新职业的教育培训,正在成为一个重要风口。业内人士预计,新职业教育行业将拥有400亿元市场规模,并将以每年18%—20%的速度增长,2025年该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元。

  • 西北工业大学今年拟招生3880人 新增人工智能专

    “西北工业大学今年计划招生3880人,相比2018年增加了180人,并从今年开始实施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近日,该校招生办公室主任管兴华、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王莉,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专业首席教授王鹏做客人民网2019高招系列访谈节目《招办主任来了》,聚焦西北工业大学的学科历史、新设专业和招生政策等方面进行解读。

  • 兰州大学2019新增人工智能和基础医学专业

    5月23日,兰州大学招办负责人孙龙宇在做客阳光高考招办访谈栏目时表示,兰大今年新增人工智能和基础医学2个普通本科专业,取消专业级差分设置。

慢新闻

洛阳“七一路市场发现病毒”?官方最新通报来了 洛阳“七一路市场发现病毒”?官方最新通报来了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