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亲子关系紧张,很有可能是因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表达方式不对,当语言对对方产生了心理伤害,就变成了“语言暴力”。3月8日下午,郑州经开区第五中学组织学生开展“有话好好说”亲子关系主题心理课。
课堂中,该校心理老师骆芋竹给此时还宅在家里的家长和学生出了一招:非暴力沟通技巧。第一步,观察、描述引发你情绪与行为的事实,而不是评论。第二步,表达感受,说出事情发生时自己的情绪,注意区分感受与想法。第三步,表达需要,认识感受与需要的关系。第四步,说出请求,用具体的语言而不是抽象的描述或命令,表达你希望对方怎么做。骆老师再现了真实场景中的表达方式和非暴力沟通的表达技巧,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产生的效果。
七九班马鹏宇家长说:“每次我给孩子指出他的问题时,他总是很不服气,结果我们两个吵了几句也没解决问题,听了心理老师的讲解,我终于找到问题的症结了,我要改变我的表达方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成长。”
这次心理课的学习,帮助家长和学生掌握好好说话的技巧。亲子之间的沟通是因为爱,非暴力沟通让家长和孩子更懂得爱。(楚智强 王欣)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朱红在市教委举办的双“特”战“疫”专栏中提到,家长们要学会从“理解”到“疏解”,重新认识教育。
我们家孩子今年初二,平时我给孩子洗衣、做饭,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为什么他还是“控诉”我不爱他?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因此变得有些微妙,沟通效率也不是很高。
居家学习使得亲子时光的长度激增,亲子关系却并未因此改善,陪伴孩子上网课往往成了家里“鸡飞狗跳”的导火索。如何提高亲子陪伴质量,是个世界性的普遍命题。
平时不少家长自责陪孩子时间少,跟孩子沟通不够。居家学习期间,全家人长时间朝夕相处,让家长回归了“第一任教师”的角色。然而,一天24小时同在一个屋檐下,有些家长开始看孩子不顺眼,为孩子的松懈状态感到焦虑;很多孩子也很苦恼,觉得自己没有了空间,有心里话愿意跟同学网上聊也不愿意跟家长说。很多家庭产生了关系隔离,亲子双方都身心疲惫。
这个疫情肆虐的春天,因为孩子在家上网课,很多家庭的亲子关系似乎有点儿剑拔弩张,亲子之间冲突频发,甚至发生家长或孩子由于情绪失控而轻生的悲剧,实在令人痛心。
疫情期间,同学们开始了网络学习,家长们在辅导孩子们的过程中显得分身乏术,不少家庭出现一些亲子问题。那么疫情期间家庭亲子关系如何相处呢?
抗疫进入攻坚阶段,许多人呆在家中已经一个多月。不少家长反映,与孩子相处已从起初的亲密无间进入到冲突不断,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各种矛盾日趋升级。教育专家表示,如何处理这段时间的亲子冲突,的确是对家长的严峻考验。
网络游戏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哪些孩子容易沉迷网络游戏?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网络游戏认知与态度研究”调查分析,家长与孩子对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存在显著差异。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25日表示,儿童早期是非常重要的发育期,一些家长因为孩子闹,就把手机和IPAD长期给孩子玩,既影响视力发育,也影响儿童心理。他强调,儿童早期更多是亲子关系的发展,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盯着屏幕玩。
亲子关系是建立在互动之上的,家庭的存在与维持也必须靠家人不断地互动,亲子关系的质量依赖于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互动以及相互认同。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在家庭中的迅速普及,传统的亲子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父母应该顺应这种变化,使亲子沟通处在同一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