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点多,我提着牛奶到孩子们住的宿舍门口,他们都还趴在宿舍的小桌子上学习。开始只有四五个孩子来拿,他们拿到牛奶后高兴地跑到隔壁宿舍,孩子们一下子都涌了过来。眼巴巴地望着牛奶箱子,几个孩子兴奋地喊道:“钱老师,真好”。班上的一名小男生拿到牛奶,赶紧闻了闻,然后笑得很开心。
我想今晚他们会有一个甜甜的梦,梦里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来到这里的第二天,我走进课堂,开启了真正的支教生涯。我接手的是六年级,只有一个班级,是这个学校里最大的班级,有11名学生。四、五年级分别只有4个孩子。”
“虽然我的自我介绍很简短,这11名孩子却坐得端端正正,盯着我,显然他们对这个‘城里’来的老师充满好奇,充满期待。第一课,我也没有讲得过多,只是想通过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来大概了解他们学习的程度。在读课文的时候,班上的一个小男生站起来。当他读到自己要分享的句子时,我惊呆了,我惊讶的是:这孩子原来是个大舌头。让我还感到惊讶的是班上却没有一名同学因为他的大舌头而嘲笑他。我第一次感受到山里孩子的淳朴。”
“深秋的盐池县,凉风习习,而在盐池县麻黄山中心学校的操场上,伴随着音乐,孩子们欢快地做着广播体操。我到这里支教一个月了,深深感受到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的辛苦,感受到了山区孩子们的热情淳朴。我想我会用自己的耐心赢得他们的信任,也会用自己的师爱唤起他们的自信。”
学校钱丽静老师在日记中细密地记录着在麻黄山中心学校的支教生活。
还清晰地记得钱老师主动请缨赴麻黄山中心学校支教时的场景,作为校长的我既感动又烦心。她是赴教育贫困地方支教的36位骨干教师中最年轻的一位,把一个小姑娘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支教一年,我怕她吃不好,住不惯,工作上不适应。一路上就像送女儿出嫁的“啰嗦爸爸”一样,反复叮嘱她:“在工作和生活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及时打电话,发信息,学校和我都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在送钱老师前往麻黄山中心学校的途中,我还给她提了两个要求,一是把支教当作一份精神的洗礼、一次人生的体验、一段成长的历程、一个发展的平台,把支教的地方当作“教育的第二故乡”,负起责任;二是把最精华的教学理念和个人能力释放出来,为两校的对接帮扶、协同发展,发挥好桥梁纽带的作用。同时,我也给她布置了一个“作业”,每周写一篇支教日记,记录支教生涯中的所见、所感和所想。
让钱老师写支教日记,我有两个用意,一是可以及时地了解到她在麻黄山中心学校工作、生活、学习的情况;第二还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结对帮扶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薄弱点在哪,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帮扶。
钱老师很上进,到麻黄山中心学校很快就适应了环境,融入到该校的教育教学中。给她布置的“作业”,她也总能认真完成,及时发送到我这边,而拜读钱老师的日记也成了我必做的“功课”之一。
除此之外,小钱老师在日记中每次都会针对麻黄山学校师生的需求,向我提出送教的内容请求。
“田校长,您下次组织教师来送课的时候,能送点体育音乐美术课吗?我想给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增添一点亮彩。”
“田校长,收到您送来的学习用具,孩子们可高兴了。”
“田校长,我代替孩子们谢谢您。您这次带来的41箱牛奶、913本图书,对于这些个一天除了三餐没有零食吃的住校孩子来说,未来的很长时间,他们晚上都有牛奶喝、有书看了。”
读着钱老师的日记,我常常陷入沉思: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脱贫先脱旧,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如何才能将优质资源共享,把教育扶贫工作做实?
基于钱老师对麻黄山中心学校教育教学盲点考察的反馈,学校与麻黄山中心学校多次对接交流。经过学校支部班子成员的研究讨论,最终确定,围绕“学校结对帮扶、名师送教指导、教研共享推进、资源有效整合、助学送暖读书”五个主题,以“送教师、送教学、送教研、送培训、送管理”为内容,把扶贫工作与教研共同体活动、主题党日、同读一本书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由学校名师工作室牵头,以教研组为单位,每月开展一次送教下乡活动。辐射教育教学工作各个领域,多层次多领域地加强两校联系,勾画两校发展未来蓝图。
作为一名教育教学的管理者,从钱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我相信:只要像小钱老师这样的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沉下去,教育扶贫工作一定能够扎实、有效、接地气地向前推进。
“曾记得有人说‘使人成熟的,并不是岁月,而是经历’,从麻黄山中心学校教师身上我懂得了有一种精神叫无私奉献,从麻黄山中心学校的孩子们身上我懂得了有一种学习叫求知若渴,从沉默的大山身上我懂得了有一种人生叫默默付出。”支教生活结束时,钱老师在最后一篇支教日记中写道。
一种希望在麻黄山深处升起。
(作者系宁夏吴忠市利通街第二小学校长)
近日,教育部印发《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实施方案》,启动实施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计划面向西部地区行业、产业、企业急需的紧缺专业,遴选组织一批高校优秀退休教师支教、支研。
一场突入其来的疫情,让网上学习走进每个家庭,使学生和家长面临方方面面的困难。对老师们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看不见的学生、无法管控的课堂、极度匮乏的资料、不会操作的软件平台……
这是周口市沈丘县付井镇吴营学校的同学们近段时间给管城回族区五里堡小学支教教师王芳的短信内容。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断了王芳老师前去周口支教的路,
“谢谢老师,您辛苦了!作为家长平时没管过孩子,真的很惭愧。我们文化水平不高,做的不对的地方请多指教。”这是自“停课不停学”工作开展以来,申晓红作为一名支教教师,这是她听到最暖心的话。
春节将至,郑州高新区社会事业局选派的8名赴三门峡市卢氏县教育帮扶的教师们结束了一学期的支教生活回到郑州。1月20日上午,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对支教老师们进行慰问并召开座谈。
对口支援,为新疆补充高质量的教师,我省将启动实施河南第二批万名援疆教师支教计划。昨日,省教育厅下发通知,部署相关工作。
1月9日,郑州11中欢迎赴四川凉山支教教师归来座谈会在博观楼会议室举行。校长郭勤学、党委书记杨志娟等学校领导、教研组长齐聚一堂,欢迎他们“回家”,聆听他们的支教故事,共谋凉山教育帮扶。
刘媛说,她最初是通过公益组织的招募成了支教老师,而支教的地点就是她现在教书的地方凉山州美姑县地莫教学点,“我当时没想过会在这里待这么久,第一学期的支教结束后,我回到城市,发现根本放不下大山里的孩子。”
12月25日下午,郑州市驻卢氏县扶贫办副主任陈超,金水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正、副局长王德峰、高德圆,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校长侯清珺、金水区龙门实验学校校长成宝琴、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校长牛保华等一行,到卢氏县东城学校看望支教老师并举行结对帮扶卢氏县捐赠仪式。
12月6日上午,郑州经开区教文体局党委书记、局长关希哲带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戴红燕,以及相关学校和机关人员,到周口市扶沟县慰问“两区”支教结对学校,并给他们送去了体育器材等慰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