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小学 > 正文

杭州一小学推行"轻声教育":老师换掉高跟鞋

2019年07月01日08:38  来源:钱江晚报

5034

  放学了,孩子们安静地坐在校门口看书,等家长来接。

  期末考前,走进杭州市凤凰小学,正好是中午时分,学生已经吃好中饭,正在教室里默读。

  记者穿着皮鞋,走在教学区的走廊里,发出一阵不和谐的“咚咚”声,于是不得不踮着脚尖走路。

  陪同的茅琼华老师呵呵一笑,“我们刚开始也这样子,路过班级门口会踮着脚走。后来,学校大多数老师不穿高跟鞋了,改穿平底鞋,这样走路就不会发出声音来。”

  老师们的这个改变,跟学校两年前推行的“轻声教育”有关。两年来,学生、老师、家长都感受到了这个成效。

  孩子们春游时的吵闹 连大巴司机都受不了

  从2017年10月起,凤凰小学正式推出“轻声教育”,要求学生在不同场合使用相应等级音量说话的新规。

  校长缪华良对钱报记者说,国民素养要具备国际水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同的场合控制说话的音量。

  2016年,缪华良来到杭州凤凰小学做校长,有一件事让他感受特别深,并忍受了一年时间,后来实在忍不了了,下决心推行“轻声教育”。“学生实在是太闹了,一到放学时分,从教室到校门口,几乎每个学生都是沸腾的样子。老师在整队时,要佩戴‘小蜜蜂’(指的是讲话时用的耳麦,因为它会发出“嗡嗡”的声音)之类的扩音器,一遍遍喊口令,因为学生的嘈杂声太高,老师的分贝必须比学生的声音还要高。”

  这样的场面还有很多。缪华良说,学生出去春游坐大巴车,车厢里的热闹劲,连大巴车司机都忍受不了,班主任只能让孩子们读诗、唱儿歌,把噪音变成一种有序的声音。“儿童的天性是好动,这一点我承认,但要分场合,运动场上可以尽情放纵,教学楼必须要安静,管住自己的嘴。要做到动如脱兔,静如处子。”

  缪华良要做“轻声教育”的想法,更早的源头要从2010年一次在美国的见闻说起。

  “那天,我在美国一所公立小学门口看到,一位校长与全校700多名学生逐一击掌,一一将他们送上校车。”缪校长回忆道,那是美国肯恩大学附近的一所普通小学,孩子们击完掌坐进校车,没有一个人交头接耳,大家都安静地坐着。“在出国旅游时,我们被诟病比较多的就是大声喧哗,而这要从公民教育入手去改变,在不同的场合控制好说话的音量。”

  凤凰小学的“轻声教育”,对不同场合有不同的音量等级设置。比如,专注倾听、就餐、集会及公共空间等,要0级音量静无声;课堂上同桌交流,或课间两人交流都要用1级音量悄悄说,尽量不让第三人听到;一个人课堂上当众发言,用3级音量平常说,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在阶梯教室舞台上,用4级音量大声说;户外活动、集会演讲,室外运动比赛等,用5级音量放声说……

  每天中午,学校要求孩子持续默读半小时,各种做操入队要求0级音量贯始终,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帮助他们安静下来。

  放学时等家长来接 孩子们安静地看书

  “轻声教育”已经推行了快2年了,效果如何呢?

  缪校长向钱报记者分享了一件让他非常感动的事情。“前几天放学后,我想看看学生们的状态,走到校门口看到的一幕,让我有些吃惊。”

  只见保安室门口有十多个孩子在等家长来接,他们坐在一个个不同颜色的小箱子上。“学期末,孩子们要把自己平时放书和工具的箱子带回家。根据箱子的颜色,我可以判断他们来自不同年级、不同班级。所有等待的孩子都很有默契地安静看书,连交头接耳都没有。”缪校长笑着说。

  学校一位做了10多年的班主任对记者说,现在放学时校门两头会出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学生整队从教室到校门口,几乎一点声音都没有,他们有序排队静静走出校门;而校门外等候的家长,一边聊天一边张望,孩子出来了大声呼喊着……

  记者到达学校是中午11点30分,汽车一点点靠近校园,没有听到嘈杂的叫喊声,进入学校后,安静得让人不敢大声说话。

  校园一楼是六年级教室。这时,孩子们正坐在座位上,埋头吃着学校提供的便当。大家将便当盖子垫在下边,桌面收拾得也非常整洁,整个用餐过程没有人交头接耳。吃完饭后,学生们陆续将便当盒放入班级门口的泡沫箱内,一个垒着一个,井然有序。放完餐盒后,许多孩子便在走廊上散步,有的趴在栏杆上说闲话,但都轻微。“我记得还没有实施音量控制前,一到课间和中午,走廊里就会有跑跑闹闹的同学,每次我都要提醒三四遍,他们才肯安静下来。”六年级大队委员沈静好告诉记者。

  但是现在,沈同学在值日时,走廊上跑闹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了,偶尔会有同学一时兴奋大声说话,但提醒一次之后就不会再犯了。

  老师拿掉扩音器 一个手势就够了

  “我记得刚进学校时,为了能让孩子们听得见我讲话,我每天都要带着‘小蜜蜂’说话。”三(4)班班主任陈婷婷是一名教龄4年的老师。

  刚开始带班,她接手的是四年级,对一个年轻女老师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组织纪律,每次学生吵闹,她都要用比他们更大的音量去制止。后来接手一年级更是如此,开学头两个月声音就哑了。

  那时她不得不使用“小蜜蜂”。

  不过现在,陈老师已经不再使用“小蜜蜂”了,当孩子吵闹时,她用一个手势就可以制止。“每次吃饭、出操,如果该安静时他们在吵闹,我只要默不作声地做一个‘0’的手势,他们就能心领神会。”

  她对“音量等级设定”的规定非常有感触。“其实只要给孩子细化目标之后,孩子自然就有意识控制音量了,以往老师对孩子大声讲话,孩子会更大声讲话,用‘小蜜蜂’往往也会适得其反,让学生更加聒噪。”

  在“音量等级设定”实施以后,校园里的女老师们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不穿高跟鞋了。

  钱报记者在学校里逛了一圈,碰到了几十位女老师,几乎没有穿高跟的,“穿高跟鞋在走廊上走,一定会发出咚咚咚的声音,现在校园安静下来,这个声音很刺耳,所以我通常都穿平底鞋,即使必须要穿高跟鞋,路过班级门口我也会踮着脚走。”

文章关键词:小学 轻声教育 高跟鞋 责编:王丽萍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洛阳“七一路市场发现病毒”?官方最新通报来了 洛阳“七一路市场发现病毒”?官方最新通报来了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