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了,孩子们安静地坐在校门口看书,等家长来接。
期末考前,走进杭州市凤凰小学,正好是中午时分,学生已经吃好中饭,正在教室里默读。
记者穿着皮鞋,走在教学区的走廊里,发出一阵不和谐的“咚咚”声,于是不得不踮着脚尖走路。
陪同的茅琼华老师呵呵一笑,“我们刚开始也这样子,路过班级门口会踮着脚走。后来,学校大多数老师不穿高跟鞋了,改穿平底鞋,这样走路就不会发出声音来。”
老师们的这个改变,跟学校两年前推行的“轻声教育”有关。两年来,学生、老师、家长都感受到了这个成效。
孩子们春游时的吵闹 连大巴司机都受不了
从2017年10月起,凤凰小学正式推出“轻声教育”,要求学生在不同场合使用相应等级音量说话的新规。
校长缪华良对钱报记者说,国民素养要具备国际水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同的场合控制说话的音量。
2016年,缪华良来到杭州凤凰小学做校长,有一件事让他感受特别深,并忍受了一年时间,后来实在忍不了了,下决心推行“轻声教育”。“学生实在是太闹了,一到放学时分,从教室到校门口,几乎每个学生都是沸腾的样子。老师在整队时,要佩戴‘小蜜蜂’(指的是讲话时用的耳麦,因为它会发出“嗡嗡”的声音)之类的扩音器,一遍遍喊口令,因为学生的嘈杂声太高,老师的分贝必须比学生的声音还要高。”
这样的场面还有很多。缪华良说,学生出去春游坐大巴车,车厢里的热闹劲,连大巴车司机都忍受不了,班主任只能让孩子们读诗、唱儿歌,把噪音变成一种有序的声音。“儿童的天性是好动,这一点我承认,但要分场合,运动场上可以尽情放纵,教学楼必须要安静,管住自己的嘴。要做到动如脱兔,静如处子。”
缪华良要做“轻声教育”的想法,更早的源头要从2010年一次在美国的见闻说起。
“那天,我在美国一所公立小学门口看到,一位校长与全校700多名学生逐一击掌,一一将他们送上校车。”缪校长回忆道,那是美国肯恩大学附近的一所普通小学,孩子们击完掌坐进校车,没有一个人交头接耳,大家都安静地坐着。“在出国旅游时,我们被诟病比较多的就是大声喧哗,而这要从公民教育入手去改变,在不同的场合控制好说话的音量。”
凤凰小学的“轻声教育”,对不同场合有不同的音量等级设置。比如,专注倾听、就餐、集会及公共空间等,要0级音量静无声;课堂上同桌交流,或课间两人交流都要用1级音量悄悄说,尽量不让第三人听到;一个人课堂上当众发言,用3级音量平常说,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在阶梯教室舞台上,用4级音量大声说;户外活动、集会演讲,室外运动比赛等,用5级音量放声说……
每天中午,学校要求孩子持续默读半小时,各种做操入队要求0级音量贯始终,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帮助他们安静下来。
放学时等家长来接 孩子们安静地看书
“轻声教育”已经推行了快2年了,效果如何呢?
缪校长向钱报记者分享了一件让他非常感动的事情。“前几天放学后,我想看看学生们的状态,走到校门口看到的一幕,让我有些吃惊。”
只见保安室门口有十多个孩子在等家长来接,他们坐在一个个不同颜色的小箱子上。“学期末,孩子们要把自己平时放书和工具的箱子带回家。根据箱子的颜色,我可以判断他们来自不同年级、不同班级。所有等待的孩子都很有默契地安静看书,连交头接耳都没有。”缪校长笑着说。
学校一位做了10多年的班主任对记者说,现在放学时校门两头会出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学生整队从教室到校门口,几乎一点声音都没有,他们有序排队静静走出校门;而校门外等候的家长,一边聊天一边张望,孩子出来了大声呼喊着……
记者到达学校是中午11点30分,汽车一点点靠近校园,没有听到嘈杂的叫喊声,进入学校后,安静得让人不敢大声说话。
校园一楼是六年级教室。这时,孩子们正坐在座位上,埋头吃着学校提供的便当。大家将便当盖子垫在下边,桌面收拾得也非常整洁,整个用餐过程没有人交头接耳。吃完饭后,学生们陆续将便当盒放入班级门口的泡沫箱内,一个垒着一个,井然有序。放完餐盒后,许多孩子便在走廊上散步,有的趴在栏杆上说闲话,但都轻微。“我记得还没有实施音量控制前,一到课间和中午,走廊里就会有跑跑闹闹的同学,每次我都要提醒三四遍,他们才肯安静下来。”六年级大队委员沈静好告诉记者。
但是现在,沈同学在值日时,走廊上跑闹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了,偶尔会有同学一时兴奋大声说话,但提醒一次之后就不会再犯了。
老师拿掉扩音器 一个手势就够了
“我记得刚进学校时,为了能让孩子们听得见我讲话,我每天都要带着‘小蜜蜂’说话。”三(4)班班主任陈婷婷是一名教龄4年的老师。
刚开始带班,她接手的是四年级,对一个年轻女老师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组织纪律,每次学生吵闹,她都要用比他们更大的音量去制止。后来接手一年级更是如此,开学头两个月声音就哑了。
那时她不得不使用“小蜜蜂”。
不过现在,陈老师已经不再使用“小蜜蜂”了,当孩子吵闹时,她用一个手势就可以制止。“每次吃饭、出操,如果该安静时他们在吵闹,我只要默不作声地做一个‘0’的手势,他们就能心领神会。”
她对“音量等级设定”的规定非常有感触。“其实只要给孩子细化目标之后,孩子自然就有意识控制音量了,以往老师对孩子大声讲话,孩子会更大声讲话,用‘小蜜蜂’往往也会适得其反,让学生更加聒噪。”
在“音量等级设定”实施以后,校园里的女老师们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不穿高跟鞋了。
钱报记者在学校里逛了一圈,碰到了几十位女老师,几乎没有穿高跟的,“穿高跟鞋在走廊上走,一定会发出咚咚咚的声音,现在校园安静下来,这个声音很刺耳,所以我通常都穿平底鞋,即使必须要穿高跟鞋,路过班级门口我也会踮着脚走。”
4月13日,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星火路小学开展了线上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班会活动。
4月13日,郑州市管城区五里堡小学(管城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党团员教师志愿者来到管城外国语学校参加了助力复学志愿活动。
4月13日,郑州市管城区五里堡小学的少先队员们身穿整洁的校服,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集结线上,参加庄严的“致敬,国家安全”升旗仪式。
4月15日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进一步营造师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浓厚氛围,切实增强师生国家安全意识,4月13日上午,管城区王司李小学举行“致敬,国家安全”线上升旗仪式。
4月13日,郑州市管城区十八里河中心小学开展了一次全面的校园清洁活动,为复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月13日早上,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十八里河镇小刘东小学开展了“致敬,国家安全”——2020春季学期线上升旗仪式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4月13日8:00,郑州市管城区郎庄小学全体少先队员参加了“致敬 国家安全”线上升旗仪式。
4月13日10:00,郑州市管城区郎庄小学全体教师在老师董聪聪的引领下和二年级学生一起,以线上教学这一特殊方式学习了《雷雨》。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队员们对生命有怎样的思考呢?为了让队员们体会到生命的珍贵与美好,使队员们在思想上受到一次洗礼,4月11日,管城区八郎寨小学六(1)中队开展了“疫情是一场生命教育”线上主题队会。
这个疫情肆虐的春天,因为孩子在家上网课,很多家庭的亲子关系似乎有点儿剑拔弩张,亲子之间冲突频发,甚至发生家长或孩子由于情绪失控而轻生的悲剧,实在令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