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发布的2019年“最美支边人物”先进事迹名单上,湖北文理学院“格桑花”支教队是唯一入选的集体。2014年湖北文理学院组建“格桑花”支教队,对口支教西藏琼结县中学,从最初一年一批到六年八批37人次,“格桑花”支教队在雪域高原接力奉献青春,谱写了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善于团结、勤于实践、敢于担当、勇于追梦的青春篇章。
支教队员心中最难忘的时光
“在西藏四个月的支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2019年7月16日,湖北文理学院第八批“格桑花”支教队员黄灯麾从西藏琼结回到襄阳,在日记中写下了这句话。
西藏琼结县位于藏南谷地,三面环山,平均海拔3900米左右,师资力量薄弱。2014年,襄阳市援藏工作队与湖北文理学院决定,选拔校内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对口支教琼结县琼结中学。
“考虑到高原环境的特殊性,首批支教队只招收男生,招募会议结束后,我被几个女同学围到墙角,问我为什么女生不能报名。”湖北文理学院校团委书记王瑶珺对第一批“格桑花”支教招募印象深刻。
“到西藏后,最难熬的是第一个月,因为高原反应,大家都出现过头疼,流鼻血的状况。但没有一人打退堂鼓。”黄亚鹂是“格桑花”支教队首批援藏女大学生。支教期间,她因阑尾炎手术住院,病好复课后,八年级学生洛桑多吉给她带来一串晒干的金黄色蘑菇。后来她才知道,这些稀有蘑菇长在海拔5000米的高寒地带,往往要翻找一整天,才能摘到,黄亚鹂称这是“生命里最感动的部分”。
在湖北文理学院,每学期初的“格桑花”支教队分享报告会总是座无虚席。大家在被支教队员的感人事迹震撼之余,也心向往之,支教队每批招募活动都会超过500人报名和咨询。“传承是最好的接力,如果有机会,我也想接过这根接力棒,做爱心公益的传递者、汉藏友谊的传承者、志愿精神的践行者。”湖北文理学院大三学生赵润佳说。
“支教结束临走时,孩子们问我以后会不会回西藏工作。望着那些期盼的眼神,我发现自己早已舍不得离开。”支教经历让第二批“格桑花”支教队员柯长松深深爱上西藏这片土地,2016年毕业后,他毅然选择留藏工作。在给母校的信中,柯长松写道:“我能够奉献的只有青春,而祖国的边陲和美丽西藏的需要我们年轻的梦想!” 到目前为止,支教队员中已有6人像柯长松一样选择留在西藏工作,在支教队精神的感召下,湖北文理学院31名毕业生进藏就业创业,他们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西藏。
“格桑花是美丽的幸福花。六年来,湖北文理学院以‘格桑花’赴藏支教行动为核心,打造了格桑花爱心支教基金、格桑花之家、格桑花周末志愿服务等志愿服务品牌,格桑花的精神悄然浸润着每一位师生,参加志愿服务成为校园新风尚。”湖北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丁世学介绍。
在孩子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
“那20平方米的小房间是孩子们梦想起航的地方,也是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为了给基础差的孩子补习,支教队员王松、和风帆向学校申请到一间20平方米的房间,每次补习功课时房间都挤满了人。
中考前一个月,过了晚上十二点,大家还是舍不得离开,不少学生一天只休息五六个小时。看到学生们求知的眼神,和风帆感觉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这次中考,琼结中学10个考上内地西藏班的学生,都在这间小房间补习过。
调皮的洛桑次仁梦想成为一名特警,但在学校他总是想着法儿给同学们添点“麻烦”,也因此被同学们“孤立”。支教队员黄灯麾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放对了位置,都能成为参天大树。”黄灯麾常常找洛桑次仁聊天,跟他讲一些英雄故事。渐渐地,洛桑次仁有了改变,主动帮同学抬水,上课之前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在同学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第一个站出来。
“大部分藏族学生会对科创等新鲜事物感到好奇,支教老师就是要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在支教队员的努力下,琼结中学成立了科创社,社团的学生获得今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西南赛区三等奖。“希望我在他们心里种下的科创种子能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第八批支教队员冯金柱说。
鼓声、歌声、加油声、欢笑声……自从有了“格桑花”支教老师,每到下午第四节课,琼结中学的校园便欢腾了起来,学校一些原本闲置的仪器设备也被“激活”。
为了给藏区带去理想和知识,队员们努力在音乐、绘画、体育运动、科学实践等每一门课程中,为孩子们展示不一样的世界。第八批支教队员肖泽龙还记得在播放纪录片《辉煌中国》时的场景,“港珠澳大桥、郑万铁路、复兴号、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孩子们一个个睁大了眼睛,对祖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不时发出‘哇哇’的赞叹声。”
“这群90后志愿者身上保持和发扬了志愿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1999年湖北省第二批援藏大学生,同时也是琼结中学校长的何风赞叹说。
“‘格桑花’支教队就是一支具有胸怀理想、无私奉献、勇于担当、不畏艰辛、脚踏实地精神的团队,这种精神和品质是一批又一批支教队在支教中凝聚、传承下来的,我们会坚守初心,把格桑花精神传递好,把志愿者精神践行好。”湖北文理学院党委书记唐峻说。(记者 夏静)
近日,教育部印发《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实施方案》,启动实施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计划面向西部地区行业、产业、企业急需的紧缺专业,遴选组织一批高校优秀退休教师支教、支研。
一场突入其来的疫情,让网上学习走进每个家庭,使学生和家长面临方方面面的困难。对老师们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看不见的学生、无法管控的课堂、极度匮乏的资料、不会操作的软件平台……
这是周口市沈丘县付井镇吴营学校的同学们近段时间给管城回族区五里堡小学支教教师王芳的短信内容。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断了王芳老师前去周口支教的路,
“谢谢老师,您辛苦了!作为家长平时没管过孩子,真的很惭愧。我们文化水平不高,做的不对的地方请多指教。”这是自“停课不停学”工作开展以来,申晓红作为一名支教教师,这是她听到最暖心的话。
春节将至,郑州高新区社会事业局选派的8名赴三门峡市卢氏县教育帮扶的教师们结束了一学期的支教生活回到郑州。1月20日上午,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对支教老师们进行慰问并召开座谈。
对口支援,为新疆补充高质量的教师,我省将启动实施河南第二批万名援疆教师支教计划。昨日,省教育厅下发通知,部署相关工作。
1月9日,郑州11中欢迎赴四川凉山支教教师归来座谈会在博观楼会议室举行。校长郭勤学、党委书记杨志娟等学校领导、教研组长齐聚一堂,欢迎他们“回家”,聆听他们的支教故事,共谋凉山教育帮扶。
刘媛说,她最初是通过公益组织的招募成了支教老师,而支教的地点就是她现在教书的地方凉山州美姑县地莫教学点,“我当时没想过会在这里待这么久,第一学期的支教结束后,我回到城市,发现根本放不下大山里的孩子。”
12月25日下午,郑州市驻卢氏县扶贫办副主任陈超,金水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正、副局长王德峰、高德圆,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校长侯清珺、金水区龙门实验学校校长成宝琴、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校长牛保华等一行,到卢氏县东城学校看望支教老师并举行结对帮扶卢氏县捐赠仪式。
12月6日上午,郑州经开区教文体局党委书记、局长关希哲带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戴红燕,以及相关学校和机关人员,到周口市扶沟县慰问“两区”支教结对学校,并给他们送去了体育器材等慰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