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实验中学的学生在上蛋糕烘焙课(6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嘉乐摄
小学生会做一日三餐,初中生能煲汤,高中生懂理财……无论是上学的动手实践课程,还是即将到来的暑期家务作业,广州不同于常规课程的劳动教育引发各界讨论。
五花八门的内容有必要吗?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是未来人才的标配吗?应试压力下的“劳动教育”能否落实?
劳动教育是为了什么?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2019年中小学生暑假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到,鼓励布置活动性、实践性、探究性作业;要求各级各类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专题开设暑假研学实践课程。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广州多所中小学要求学生暑期多劳动、多实践,包括社会调研、做菜煲汤、刺绣绘画等等。
其实,今年5月底发布的《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就提出了小学生会做一日三餐,初中生能煲汤,高中生懂理财等,涵盖家务、班务、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科创实践等多方面,并希望将劳育推广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受访老师反映,如今,有学生军训一周一件衣服穿到底,不会洗衣服,家务活由保姆包办;有学生追求新品名牌,向父母要钱不惜恶语相向甚至做出造成人身伤害的事……这些现象之所以频发,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务不是学生该操心的事”“有钱什么活都不用干”等错误观念,潜移默化地打消了不少孩子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形成了恶性循环。
对此,劳育是一剂良药。广州市教育局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林海英说:“从生活技能到知识文化,再到自身修养,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追求幸福、体验幸福和获得幸福必备的基本素质。劳动教育必不可少。”
劳动教育的推广难在哪?
早在2015年,教育部等部委就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用3至5年时间,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就读于广州市番禺区实验中学的陈思睿通过上烘焙课学会了做曲奇、蛋糕、蛋挞等点心。“如果大人不在家,可以自己解决吃饭问题了。”她说,“我们还带着自己制作的糕点去社区看望孤寡老人,也组织过义卖。做点心自己快乐,帮到别人也开心。”
“现在不学以后更学不会”“起码出国后自己能做中餐”……不少家长对加强劳动教育表示认可和赞同。学生家长陈绮云说,进行劳动教育之后,孩子动手能力增强了,做事情更有自信了。孩子在家做洋葱土豆焖牛腩,切洋葱眼泪直流时,看着很可爱。
教育界人士认为,劳动不仅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还提升耐心、毅力等品质。随着时代发展,在简单的生存、生产技能以外,创造性的劳动教育还有利于提高人才国际竞争力。
但是,推行劳动教育仍面临着不少挑战:有的学校对劳动教育理解有偏差,落实不到位;仍有老师按常规课程教学,理论讲解过长导致来不及实操便下课;有的学校流于形式,把劳动教育与参观游玩等混为一谈;各类资源紧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教学。劳动教育场所缺乏、设备及人员不足、时间安排不当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劳动教育该如何开展?
教育界人士认为,对劳动教育的正确定位和理解尤为重要。
在广州市荔湾区华侨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师邝敏洁看来,劳动教育不只是技能学习,更是一种价值观的养成,重点不在于学会,而在于鼓励动手与培养兴趣,从而感悟生活与做人的道理。
同时,劳动教育必须基于成长规律,考虑阶段性发展。同样是煲汤,低年级学生学习怎么搭配食材即可,高年级学生可进一步了解背后的饮食文化、地域差异、历史知识等。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课程教材研究室副主任邹立波认为,劳动教育应区别于学科教育,又渗透于各学科中。比如,可以和已有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并在常规课上提倡多动手。项目内容上,劳动教育可以结合地域特色,各地风俗习惯、传统工艺等都值得去了解。此外,城市有动植物园、农村有农耕田地,加上各类职业学校、蔬果基地等,城乡学校各有发挥空间并能相互补充。
广州市荔湾区龙津小学校长李红建议,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走出校门,“打破”围墙,“人人都是劳动教育老师”。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家长参与,除了多指导孩子做家务、营造劳动氛围外,还可以到校传授自身职业技能。(记者丁乐、郑天虹)
“清晨起,扫庭院;惜晨光,勤读书……”是每一位升达学子都要牢记并践行的治家格言,自第一届学生起,“劳动育人工程”这一特色活动已薪火相传26年,成为校园中每日的美丽风景。3月31日,记者走进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感受这份别样的育人情怀。
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劳动教育,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3月31日,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港湾路小学开展了线上“我劳动 我快乐”主题队会活动。
在这个特别的春天里,劳动教育托起了一片美丽的天空。结合当前疫情及《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发布,郑州市管城区郎庄小学大队部开设了“家庭生活劳动教育课程"。3月31日,该校孩子们迎来了一场“视觉云盛宴”。
记者采访发现,像郑老师这样,把劳动教育和学科教育相结合的老师越来越多,不仅仅是这个超长寒假给了孩子们更多的劳动机会,更重要的是,教育部最新规定,劳动教育课将成为大中小学的必修课。
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3月27日,郑州市管城区港湾路小学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让每个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学会感恩,成为生活的主人。
设置劳动教育课程。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疫情防控期间队员们居家学习效果显著,为了达到劳逸结合,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自疫情以来,郑州市上街区铝城小学少先队积极号召队员们进行义务劳动,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笔者认为,即便是在抗“疫”的特殊时期,依然要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尤其是在当下学生们居家学习的特殊场域和时期,其实正是开展好劳动教育的重要契机。
2月24日下午,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线上公开课之劳动教育系列课程正式上线,由来自翰林校区的李培老师主讲专题《厨房小当家》。李老师结合当下疫情背景,以学生们熟悉的劳动场景引发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想劳动”的意向。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少全校师生过一个有意义的元旦,充分享受劳动的快乐,12月31日,郑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在2020年元旦到来之际,举行了“巧手绘就中国梦”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