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教育头条 > 正文

孩子沉迷网游如何解

2020年03月30日10:20  来源:中国教育报

5034

  ■/ 媒体广场 / 关键词:沉迷网游

  实名认证形同虚设,“免费试玩”诱导低幼孩童入坑。据《中国质量报》日前报道,针对疫情防控期间收到的有关未成年人网游消费投诉,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出消费警示,提示家长管好自己的账户密码,莫让“宅娃”荒于嬉,免得废人又费钱。

  别让孩子沉迷网游成疫情次生灾害

  与平时相比,疫情期间,孩子更容易沉迷于网游。这是因为,孩子虽然好动,却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外出,“宅”在家里不好玩,就更容易想到玩游戏。此外,学校组织上网课,孩子就有了接触手机和网络的正当理由。在上课之余,他们可能抵不住诱惑而玩一把网络游戏。

  孩子沉迷于网游,还与家长管教不严有很大关系。有很多孩子使用家长的账号登录,游戏付费时还要使用家长的银行账号等密码。家长管教不严,孩子就有了可乘之机。更要看到,家长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当家长自己沉迷于网游时,就会失去管教孩子的底气。因此,要想孩子不沉迷于网游,家长首先就得做好表率,在孩子更容易“触网”的疫情期间更是如此。

  疫情期间,孩子沉迷网游的程度加剧,还与部分网络游戏企业在疫情期间的刻意诱导有关。比如,实名认证形同虚设,未成年人可一键登录,这很可能是故意“放水”,至少存在管理上的漏洞。再如,以给未满8周岁的孩子“讲故事”“开发智力”为噱头,来吸引孩子参与,有诱导低幼孩童“入坑”的嫌疑。收费环节无验证,这种对网游企业有利的“疏忽”,同样不能排除诱导或故意“放水”的嫌疑。

  2020年春季学期十分特别,网络教学成为主要的学习模式。对于学校和老师而言,如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网课,怎么开展家校合作,是他们努力降低疫情影响的主要工作。家庭教育能力和学生的自制能力,则是家长和学生面临的主要考验。既然疫情期间孩子更容易沉迷于网游,那么,此期间对于网游行业的监管理应加码。只有多方面干预,方能避免沉迷网游成为影响学生的疫情次生灾害。

  (作者时本,原载《北京青年报》,有删节)

  网游消费乱象须多方共治

  事实上,网游催生出的种种乱象,不乏相关法规约束。去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从实行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制度,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今年3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专门发文《网络游戏经营者应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醒网络游戏经营者严格遵守法律规定。

  诚然,网游在法规上有约束,但个别网络平台和网游企业依旧“我行我素”,打“擦边球”的违规操作依然存在。

  众所周知,网游作为一种娱乐方式,能够缓解压力、放松心情,但网游消费乱象,坑害的不仅仅是游戏者本身。尤其对未成年人而言,他们对金钱普遍没什么概念,加之自制力较差,很容易深陷其中。

  那么,网游消费乱象又该如何治理呢?显然,对未成年人放任自流或者将其屏蔽在网游之外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对此,需要企业、家庭共同努力,防止未成年人过分沉迷。一方面网游企业要严格执行实名注册和认证制度,对未成年人游戏付费限制作出详细划分,并探索实施适龄提示制度,控制未成年人网游时长。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推动网游企业严格落实实名认证制度,同时建立相应的监管指标体系,对严重违规或屡教不改的企业及时清出。此外,家长要担负起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责任,积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游戏观、消费观,同时,加强对个人消费密码的保护,严格设置游戏防沉迷功能和支付功能,避免未成年人过度消费行为的产生。

  (作者王芳,原载红网,有删节)

  避免“宅娃”荒于嬉要抓住“七寸”

  根据媒体梳理,疫情期间宅家打游戏,网络游戏消费主要有以下几个“坑”:实名认证形同虚设,未成年人可一键登录;收费游戏未事先明示,“免费试玩”诱导低幼孩童入坑;收费环节无验证,超额充值屡发;等等。这些正是诱导低幼孩童入坑的网游陷阱。

  从有关方面的统计数据看,1月19日至3月9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共收到2365宗有关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的投诉,与2019年同期的252宗相比增长838.49%。尽管这一同比增长8倍多的数据,仅来自深圳一地,但由点及面,涉及未成年人的网游消费纠纷具备相当的普遍性。

  从个案来看,疫情期间,因未成年人给网游大量充值引发的问题相对严重。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一位江苏消费者反映其9岁的孩子从2019年开始玩网络游戏,截至2020年2月,先后已经在同一款游戏上花了11万余元,仅今年2月就花了3万元左右。一位北京消费者反映,家里小孩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一款网络游戏充值4000元。

  受疫情影响,未成年人居家时间变长,接触网游类产品的时间也随之变长,表面上看,确实是引发消费纠纷的直接原因,实际上,问题的根源还在实名认证、充值上限等老问题没能得到解决。个别网络平台和网游企业还在打“擦边球”,“开后门”“留口子”的违规操作屡禁不绝。

  担忧“宅娃”荒于嬉,对未成年人网游纠纷增多引起必要警惕的背后,还是要抓住如何让未成年人健康玩游戏的“七寸”。一方面,家长应该尊重儿童的娱乐权利,把网络游戏作为亲子沟通的重要话题和亲子共娱的重要活动,构建和谐民主的亲子关系。同时,加强对个人消费密码的保护,避免未成年人不当消费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网游企业需要守住大门,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精神,有效启动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支付限制规定,充分保障游戏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赚昧良心的钱。

  (作者白晶晶,原载《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中国教育报》2020年03月30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

文章关键词:孩子 沉迷网游 免费试玩 实名认证 责编:王丽萍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家长必读】民办全摇号?五大秘籍,助你成为孩

    我国的疫情防控持续向好,高速公路也将于5月6日恢复收费,与之巧合的是,郑州市的中学剩余年级也将在5月6日全面复学。

  • “别人家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别人家的家长

    疫情期间上网课,老师孩子家长都觉得压力山大。当老师家长发现孩子在玩耍的时候,总觉得如临大敌,会严肃地和孩子说快去看书学习,巴不得孩子除了吃喝拉撒,都埋在书山里,这山如果是五指山那效果更佳。

  • 上街区锦江路幼儿园开展卫生大扫除,为孩子卫生

    4月27日,上街区锦江路幼儿园进行了全园卫生大扫除活动,全园环境卫生工作量非常大,园领导对此作了详细的部署,将清洁工作进行合理的分配。在园领导的带领下,以班级为单位对全园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的卫生大扫除。

  • 鞭策子女莫总拿“别人家的孩子”说事

    “爸爸,我走了,你不用找我了,以后我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我!你不该有我这样的儿子。再见了,爸爸。”近日,《扬子晚报》报道,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一名小男孩天天给家人留下纸条离家出走。家人四处寻找无果后,无奈报警求助。经过警察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孩子。

  • “熊孩子”豪气打赏主播 家长无奈请民警教育

    刚上五年级的小明(化名)今年12岁,单亲家庭长大的他跟着妈妈一起生活,而王女士平时忙于工作,几乎没有时间去管小明的课业问题。这次受疫情影响,学校推迟了开学,小明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一发不可收拾,王女士多次接到课外辅导老师反映,说小明课业有问题。

  • 呵护孩子成长家长须“守土有责”

    近日有网友发布微博称,有家长参加“让宝宝趴着睡”的在线课程后,让孩子作趴睡尝试,并直播了全过程,结果发生意外,导致女婴疑窒息死亡。刚刚诞生的生命,就此凋零,让人心痛和不安。针对这起意外,上海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将对涉事公司进行约谈,并对其经营方式等情况进行核查。

  • 二七区第一幼儿园:“疫”期复学演练,孩子们的

    随着复学日期的临近,阔别校园几个月的孩子们即将返回“快乐园”,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在园内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师生身心健康,4月26日,二七区第一幼儿园开展复学疫情防控演练活动。

  • 世界读书日,郑州市实验幼儿园让阅读在每个孩子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为了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的必备食粮,让读书成为孩子们的成长助力,让“亲子阅读”在每个家庭生根、发芽、开花,郑州市实验幼儿园开启了“读书日,让我们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主题线上活动。

  • 让阅读照亮更多孩子的奋斗路

    阅读也是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在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重点校与薄弱校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要想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公平,还需探索更多路径、找到更好方法。这其中,推进阅读公平是重要一环。

  • 抗击疫情,为孩子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2020年4月15日是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了切实增强全体教职工维护国家安全意识和疫情防控安全意识,4月15日下午3:20分,荥阳市第一幼儿园在副园长关景的主持下,利用“钉钉APP”直播的形式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了《疫情下的学校安全专题讲座---严格开学后疫情防控管理》。

慢新闻

洛阳“七一路市场发现病毒”?官方最新通报来了 洛阳“七一路市场发现病毒”?官方最新通报来了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