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五年级的小明(化名)今年12岁,单亲家庭长大的他跟着妈妈一起生活,而王女士平时忙于工作,几乎没有时间去管小明的课业问题。这次受疫情影响,学校推迟了开学,小明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一发不可收拾,王女士多次接到课外辅导老师反映,说小明课业有问题。
从小就不怎么受管束的小明,面对妈妈的管教,竟说出了“跳楼”这样的字眼来威胁。王女士就不太敢逼迫,不过有一天她发现银行卡里此前不断被扣钱,觉得事有蹊跷,便偷偷查看了儿子的手机,果然不出所料,银行卡的钱都被儿子通过微信转账转走了。面对妈妈的询问,小明坦白了自己偷偷打赏游戏主播的事。除了直播平台上的打赏,小明还瞒着妈妈添加了主播的QQ和微信,用偷转过来的钱购买主播“陪打”订单。小明已经在手机网络游戏上,购买装备及打赏主播花掉了两千多元。
王女士束手无策,近日便把儿子带到了派出所,请求民警帮忙教育。在民警的一番教育下,小明认识到了错误,并向妈妈道了歉,承诺以后会好好学习。因为小明才12岁,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大额消费未得到监护人追认,不发生法律效力,遂民警帮其联系了游戏主播,成功退还了购买主播“陪打”订单的钱款,累计1060元,其余通过平台打赏主播的,已通过平台申诉客服处理。(通讯员 国武 记者 陈勇)
惩戒规则能否保障教师有效而又公平地震慑“熊孩子”?当惩戒权碰上“校闹”,惩戒规则能保护老师吗?当罚不罚,校、师是否有责?学校、家庭有哪些教育“援军”?新华社记者走访多地,听取学校、家庭及有关部门的看法。
近年来,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时有发生,其手段之残忍、性质之恶劣、危害之严重,令人震惊痛心。但根据目前刑法的有关规定,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因此并没有受到刑事处罚,有的甚至被一放了之,引发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忧虑。
“不让孩子解放天性吗?”“跑怎么了跳怎么了?”“碰恐龙怎么了?”……这一连串“灵魂发问”不是针对游乐园,而是“数落”博物馆。近日,一位家长通过观众留言簿抱怨博物馆“管得太多”,招致了线上线下的齐声“教育”:好一位“熊家长”。
近日,《哪吒之魔童降世》“燃”爆暑期档,“另类”哪吒收获共鸣,打破成见的“不认命”催人奋进。影片虽取材于神话,却贴近大众现实生活,哪吒身上“孤独的熊孩子”身影,更是引发了教育反思。专家点评,期待更多好作品进入孩子的“屏幕”世界,让新生代爱上老英雄。
我家孩子属于“熊孩子”类型,特别调皮。但是孩子的爸爸太忙了,经常出差,平时工作也很晚才回家,根本不管孩子。父亲这个角色究竟对于孩子解决这些问题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怎样的父亲才是合格的?
据《每日邮报》26日报道,一位韩国的妈妈带着自己刚满四个月的孩子从韩国首尔飞往美国加利福尼亚探亲。这一航班的飞行时间大概为10小时。但由于害怕自己的孩子会吵到其他人,她给飞机上200多名乘客都准备了一份小礼物。
经民警反复劝说后,男孩这才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当天晚上因为贪玩,玩了几把手机游戏,被父母责备了几句,顿时觉得受了委屈,一气之下离家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