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不虚度漫长的夏日假期,家长们或是安排兴趣班、课业班,或是让孩子参与游学和夏令营,力图充分利用空余时间让孩子收获知识。暑期已接近尾声,家长们对于暑期教育的感受如何?是否有“掉坑”的经历?
近日,210位家长参与了一项围绕“孩子暑期教育情况”的调查。调查显示,近九成的受访者认为,孩子所参与的暑期培训“有令人不满意之处”,其中超四成受访者认为培训班学习内容“和预期不符”。在被问到,进行暑期教育投入时是否切实考虑到投资收益时,49.05%的家长明确表示有考虑过收益,35.24%的家长表示没有考虑收益,还有15.71%的家长认为“有收益但难以计算”。
87.14%的受访者认为孩子所参与的暑期培训有令人不满意之处
调查表明,87.14%的受访者表示孩子所参与的暑期培训或多或少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42.38%的受访家长表示,自己遇到过培训班学习内容和预期不符的情况,当然这与家长对孩子成长的预期以及与对培训班的了解情况紧密相关。34.29%的受访家长认为,给自己的孩子进行培训的老师“素养与自己的预期有差距”。此外,其中也有28.1%家长认为“教学效果不佳”、24.29%的受访家长对自己选择的教学平台效果不满意。
图1-部分受访者对暑期培训的看法
北京的李先生忙着将刚上完舞蹈课的女儿送往下一个英语培训班,今年暑假,他也在如何挑选培训班的这道题上“掉坑”了。他为女儿精心挑选了培训机构,没想到“钱交了,人跑了”。这不仅造成了他的经济损失,也耽误了孩子的宝贵时间。
来自广东的缪缪(化名)是一名初中教师,今年带着学校的学生到北京游学,但她对这次游学的效果并不认可。她觉得学校对接的机构不专业,学生只是在各大景点浮光掠影地游览,缺少深度的学习体验,“故宫只给了2小时的游览时间,学生走了一遍中轴线就结束了。机构连讲解器都不提供,很多学生都无聊得玩起手机游戏,这和宣传手册所介绍的大相径庭。”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家长在遇到不满意的课程的时候会选择让孩子“继续上课”,或在“能拿回培训费用”的前提下退课。仅有37.29%的家长表示“即使不退款也要退课”。
陆先生和妻子有个3岁的孩子正在某语言培训班接受培训。陆先生的妻子表示,目前虽然还没遇到需要退课的情况,但如果必须退课,她“只接受余下课程全额退款”。
一间舞蹈培训机构内,妞妞(化名)正和五六个孩子一起列队跳舞。今年九月要上一年级的她,其实并不喜欢这类培训班。之前她曾经参加过的英语课花费了2万元,但因为年龄太小学习效果不佳,姥姥说她“越不会,越不愿意学”,一年以后甚至“连那几个字母都记不住”。虽然孩子学习跟不上进度,但由于课程无法全额退款,家长只好让她继续上课,这段培训最终颗粒无收。妞妞的姥姥抱怨:“这不是心甘情愿花的钱,别人报班也只能跟着报,要不孩子跟不上。”
部分家长出于焦虑情绪,将孩子早早送入培训班,希望能“赢在起跑线上”。但有时急于求成的超前教育反而让孩子“水土不服”,浪费金钱又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家长也觉得培训效果不如预期。
由于投入的周期长,因此教育有着更为昂贵的“沉没成本”——为孩子教育所付出的时间、金钱、精力等,一旦支出便不可收回。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些付出也就像打水漂的石子一般“沉没”了。
家长们在暑期教育“遇坑”的时候,往往会被这类显性或隐性的成本所牵绊,出现无法理性处理问题的情况。所以即使孩子不喜欢、课程没效果,也有一种普遍的想法:“钱都花了”不如“将错就错”,期望着“或许以后会有收获”。
近半数受访者考虑过教育投资收益 如何规避“沉没成本”有学问
在被问及进行暑期培训投入时是否有切实考虑到投资收益时,49.05%的受访家长明确表示曾经考虑过收益。35.24%的受访家长表示没有考虑收益,还有15.71%的家长认为有收益但难以计算。这其中,不少家长是基于未来发展的角度,而非单纯从兴趣培养的角度来选择暑期培训,他们希望暑期培训作为一种投资可以提升孩子素质和能力。
图2-受访者进行暑期投入时是否考虑投资收益
陆先生家中的3岁孩子是第一次参加暑期培训班,孩子的妈妈对于这次的报班体验较为满意。在选择机构时她颇为上心,先是寻求了邻居的建议,还亲自去试听了几节课。试听过程中,她对“游戏+互动”的模式比较认同,认为这种模式寓教于乐的同时,可以养成语言学习的习惯。
问及如何规避“沉没成本”,她认为:“第一要试听课程,选择适合孩子的;第二要向其他家长了解将要报名机构的口碑;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签订协议的时候一定要把好关,把后续退课退费事宜协商好,如果它是不能退费的,我不会去报名这个课程。”她认为,课程再贵也比不上孩子的时间宝贵,如果上课的效果不佳,及时止损才是明智的选择。
调查显示,86.31%的家长倾向于选择“价格更高,但教学质量等方面更好”的课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家长们对于“沉没成本”的预防心理。
像游学团这类无法中途退出的课程,规避“沉没成本”显得更为重要。应该怎么做?缪缪老师建议家长们擦亮眼睛,辨别优劣,不要被低廉的价格所吸引,更不要认为高价等于高品质或者学校推荐的就有保障,家长需要自己多去搜索相关的游学资讯后再做选择。她建议可以让孩子在游览景点之前先做好功课。很多博物馆和景区内都有二维码,孩子可以下载语音app,获取信息,让孩子学会自己找水喝。同时,她也提醒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教育责任完全转移给教育机构,“家长需要多付出一点时间和精力,与其让机构带着孩子来游学,不如自己提前做好功课、亲自带孩子游学。”
来自深圳的安女士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暑期不会给孩子盲目报班,应该要自己带。”在闲暇时间她会带着孩子去书城、博物馆,或去爬山踏浪,做亲子教育的践行者。据了解,她的孩子正在上小学,这个暑期只报了一个兴趣班,还是孩子自己要求的。
暑期教育是家庭教育的缩影,家长们应当充分参与到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过程中,将暑期班作为辅助而非依托。家长要理性看待培训,选择与孩子需求和兴趣相匹配的课程,不要过分追求超前教育。除了关注孩子的成绩和能力,父母们需更多地回归教育者的身份,做好代际沟通,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言传身教地担当子女个性发展的导师——让这些付出的成本不会“沉没”。
感谢实习生赖琦琦对本文做出的贡献
随着暑期结束,携娃出游的家庭已陆续回到家中,但暑期旅游遭遇的种种窘境却依然让他们记忆犹新。暑假期间,学生放假带动家庭出行,致使部分热点景区纷纷“爆棚”,酒店涨价入住难,飞机高铁一票难求,扎堆休假让“休闲游”变“受累游”。
暑假里的一天,吉林地区暴雨如注。位于吉林市丰满区前二道乡的吉林市第26中学一间教室里,13个孩子围坐在一起,目不转睛地看着两个小机器人随着旋律舞蹈。
郑州城铁交通学校2019暑期实操实训已近尾声,回首这两个月,参加实操实训的火车机车司机专业和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同学们克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完成了从书本知识走向实践,逐渐蜕变成长的过程。
三伏天,酷暑难耐。但有这样一批大学生,虽在假期走出了课堂,却一头扎进实训基地、训练中心,实战学习人工智能、智能驾驶、无人机、电子设计等高科技技能,既过上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又弥补自身实践能力的不足,还能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或深造打下基础。
“知道你家娃也放暑假了,我就放心了。”听到这句话扎心了没?虽是一句调侃,也能透露出家长们在漫漫长假中与“熊孩子”斗智斗勇的不易。给孩子报兴趣班就成了不少家长“消耗”长假的选择。不过,你的兴趣班选对了吗?
记者调查发现,家教简历注水是业内的公开秘密,家长花高价请到的很有可能是家教中介虚假“包装”出来的老师。
暑假期间,学校、老师的管理少了,青少年接触网络更加便捷、时间大幅增加,再加上自律不足、缺乏社会经验,不懂得保护个人隐私,就更容易沉溺网络不能自拔,也极易遭受不良信息、网络诈骗等不法行为的侵害。
8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2019年中小学生暑假安全工作的提示》,指出目前正值暑期,是广大中小学生外出参加夏令营等社会实践活动相对集中的时段,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结合实际,加强夏令营及校外活动的安全防护。
昨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在会议上,北京、上海、山东等地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针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做法进行了介绍,北京市教委副巡视员冯洪荣从本市教育工作为学生“减负”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两方面进行了介绍。他提出,暑期要继续严查校外培训机构,从“发现机制”上入手,和接诉即办对接。
暑期校外培训课和兴趣班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较好地满足了孩子们的选择性学习需求,但也存在一些培训机构夸大宣传、培训质量良莠不齐等现象。这个暑假,教育消费有哪些新动向?如何让家长们放心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