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小事,“被动”中有许多可以“主动”的作为,力争把每一件事做得细而又细,就能让临时举措收获扎实成效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开学延期,很多地方根据“停课不停学”的工作部署,推出了线上课堂。可对于一些困难家庭的孩子来说,因为缺少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想要在家进行线上学习并非易事。
浙江省常山县就存在这样的情况。当地教育部门接到基层反映,摸排之后发现,县里有125名中小学生家里没有电视、手机、电脑。如何让他们及时完成线上学业?当地在这个问题上下了功夫。考虑到手机屏幕小,长时间观看对孩子视力影响大,购置电脑费用又比较高,他们决定给困难学生送电视。钱又从哪里来?发动公益组织、爱心人士捐赠,网络则由县里的公司免费开通。
目前,捐赠的电视都已经安装到位,并开通了数字电视,这100多名孩子可以在家通过线上课堂学知识了。有了方方面面对困难家庭学生的关爱与支持,一件难事也就变成了暖心事。
受疫情影响,各地学校暂缓开学。“停课不停学”本是延期开学期间的“被动”之举,但教育无小事,“被动”中有许多可以“主动”的作为,力争把每一件事做得细而又细,就能让临时举措收获扎实成效。比如,线上教学的课时设置,有必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再如,线上教学的授课内容,可以集中地区优势教学资源,切实提高授课质量;又如,越是在特殊时期,越要特别关心关爱贫困学生,努力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教育均衡、教育公平必须落到实处,要调动各种资源,想尽各种办法让每一种教学方式尽可能惠及每一个学生。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真正做到“停课不停学,一个都不能少”并不简单。这就需要各地将线上教学工作落细落实,补短板、解难题,以实实在在的成果为平稳推进线上教学做贡献,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贡献。
抗“疫”期间“停课不停学”,职业教育学校要从教学的本质和价值层面去设计“学什么”和“怎么学”,从管理的效率和效能层面去思考“管什么”和“怎么管”,从而形成一份在“停课不停学”时期,学校运行教育教学整体解决方案。
4月14日,管城区南学街小学 “停课不停学,榜样展风采”线上学习评优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针对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形式的要求。近日,郑州市第十九初级中学初三英语组全体英语老师在组长张宇老师的带领下,指导学生整合复习知识的同时也在积极通过线上课程发挥特殊时期的育人作用。
为了缓减疫情给大家带来的紧张焦虑,疏导因“停课不停学”长期封闭环境造成的心理问题。4月1日上午10点,管城区郎庄小学心理老师董聪聪在教导处的组织下,给全体师生带来了一节精彩的心理辅导课。
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教育信息化、在线教育被推向“停课不停学”前沿,成为延迟开学期间开展线上教学、维系家校联系必不可少的措施。随着教室线下教学转向家庭线上教学,物理接入、信息素养等方面存在的教育数字鸿沟引发各方关注,亟待采取有力措施弥合填补。
“学校希望,全校同学能够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闪光点以及……”3月30日,正值上街区中心路小学开展线上教学第八周的星期一,学校像以往正常开学一样通过网络举行优秀学生表彰活动。
为了使孩子们获得更加丰富的课程体验,缓解他们居家学习的乏味与疫情下的压力,管城区十八里河中心小学美术组的老师推出了“美之绚”美术特色课程。
广东清远东江村买设备、拉网线,把村委会会议室改造成上课的教室;安徽铜陵实行“一人一策”,通过借用设备、共享网络等方法帮助留守儿童在线学习;黑龙江协调电信运营企业为中小学师生提供专属优惠流量包,对家庭贫困学生提供20G免费流量包……疫情期间,为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各地纷纷出台措施,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居家上课,让在线教育成为学校课堂的有效“替代品”。
疫情当前,孩子们停课不停学,有的家长发现孩子上网课时专注力不够、作业不认真,免不了批评指责,却导致孩子情绪低落、学习效率更低,甚至有孩子因为被家长批评而离家出走,有妈妈因辅导儿子学习起冲突怒而跳河……面临如此挑战,家长不妨学习运用积极语言,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引导孩子愉快地度过这个特殊的超长版假期。
疫情阻断了我们走进校园的路,却隔不断我们学习的热情。“停课不停学”,除了宅在家中上网课,趁在家中充裕的时间,丰富学生的生活,3月19日,上街区外国语小学二年级开展制作美食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