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报了培训班,因疫情影响没有上课或者培训机构承诺说延期授课,该怎么办?之前交的学费能退吗?
社会上各类“培训班”“训练营”“托管班”本质上来讲都是一种服务合同。退费问题,从法律上来讲就是签订的服务合同能否解除的问题。
当前社会上的绝大多数培训班都是预付费制,很多消费者在春节前就报名缴费了各种类型的寒假班。疫情的突发是无法预料和避免的,因疫情管控原因,培训班不能如期开课,合同无法履行,不能达到培训目的,比如像滑雪训练营、寒假托管班等,这时候,消费者可以要求培训机构解除合同、退还相应学费,双方互不承担违约责任。
当然,消费者和培训机构也可以在自愿、平等协商的基础上,选择变更培训合同内容,如延期培训、置换课程等,积极寻求更好的变通方案。
但是,培训机构不能强制要求消费者接受“变通方案”,甚至以合同中约定“一旦报名,概不退费”或者消费者无法提供合同和收据等为由拒绝退费。因为合同多由培训机构提供,消费者对合同条款进行磋商的机会较少,类似“一旦报名,概不退费”的约定,属于培训机构单方面制定的逃避法定义务、减免自身责任的不平等格式条款,应属无效。
此外,如果存在培训机构借故拒绝退费的情形,消费者可以持相应缴费记录、收据、微信聊天记录、上课记录等进行维权。
(作者系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法官,本文由本报记者蒲晓磊整理)
1月9日,来自河南省各地县市的国培班一百余名教师来到郑州市实验幼儿园进行观摩交流活动。
孩子进入学前班后,老师开始反复强调跳绳的重要性,“这是小学必考科目,幼升小面试也要考,回家一定多辅导”。与朋友同事交流我才发现,跳绳已成为不少学龄儿童家庭的新烦恼。
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开设“网红培训班”一事引发关注。该校于12月21日开设了新媒体主播人才培训班,将通过政策法规、文化素养等系统学习培训,提升新媒体主播的法律意识和规范意识。校方将于明年2月起招生,通过考试的学生将获得相关部门颁发的官方证书。
上周,钱报记者的朋友圈被一篇文章反复刷屏——《孩子的时间是个常量》,而且转发的大多是杭城中小学校长和一线老师。此文到底什么来历?为什么获得了那么多教育界人士的共鸣?
对于“鸡娃”们来说,每天除了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不是在上补习班,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这几乎是对他们最好的写照。大家似乎登上了一辆没有刹车系统的马车,只知道埋头赶路而完全忘记了路上的风景,甚至忘记了目的地在哪里。
11月13日,河南省高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在郑州11中开讲,来自省、市各级各类学校的70余名校级领导参加培训。
举办这个比赛的培训机构打出了量子波动速读的噱头,号称学生用此法可在5分钟内看完一本10万字的书籍,并能把内容完整复述,闭着眼也能和书发生感应。
10月24日,郑州经开区思政教师品质提升培训班的学员到陕西延川县文安驿镇的梁家河村观摩学习。
10月22日,郑州经开区思政教师品质提升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延安举行。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处长罗鹏雄、经开区教文体局教研室副主任周雅莉和经开区46名中学思政课教师参加了开班仪式。
巍巍宝塔山,见证着中国革命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滔滔延河水,诉说着共产党人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2019年10月,恰逢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第二批“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时,郑州经开区思政教师怀揣着美好教育的初心,追随着革命先辈的足迹,踏上延安这片革命圣地,开启了为期5天的学习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