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澎湃新闻获悉,刚刚获批的浙江大学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将于2019年开始招生,学生纳入新设立的竺可桢学院图灵班。
4月4日,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浙江大学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已经制定完毕,学生将在今年9月入学。吴飞透露,具体培养方案将在学生入学前公布。
浙江大学是国内首批获得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建设资格的高校之一。2019年3月底,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人工智能专业被列入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专业代码080717T(T代表特设专业),学位授予门类工学。
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正式纳入国内高校的本科专业。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35所高校获首批建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资格。
浙江大学是国内最早研究人工智能的高校之一,从1978年开始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1981年创建了人工智能研究所。目前,浙江大学在人工智能理论、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数据挖掘等领域的发展居国内领先地位。
1981年,浙大计算机系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室。1987年,浙大成立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2002年,在计算机系的基础上,浙江大学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6年,浙江大学开设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创新班,学生完成学业后获得双工学学士学位。2018年增设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和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计划于2019年开始招生,并获批设立教育部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是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均被评为A+学科。
一般助教批作业,只有对和错两种符号。但在这门课146位学生的作业本上,都有弹幕一样的批注、评论区留言一样的评语,甚至还有“互动”——这是张洪申每周用近12个小时完成的“佳作”。
“在寝室楼下听到有人在读英语,很标准,我心想谁暑假还这么勤奋呀,真棒!走到门口发现是宿管阿姨,大吃一惊。”几天前,浙大的学生小林发了这么一条朋友圈,她发现浙大紫金港校区青溪女生宿舍的宿管阿姨居然是一位深藏不露的“扫地僧”。
日前,一组描绘老杭城风貌的漫画在浙江职工中心展出,共70幅,均出自浙大退休教师、漫画家倪集裘之手。1949年出生的倪集裘,今年已经70岁了,与共和国同龄的他,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日前,来自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团队在Science(《科学》)杂志上发表了文章,而在署名中,有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的身影和2017级生物医学专业罗凯闻的名字。
今年,浙江大学就为即将入学的大一新生准备了众多衔接班,其中,《高等数学先修课》作为高中升大学的数学“衔接课”,受到了众多新生的追捧,截至发稿当天,已经有17200余名学生参与。
近日,在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的一堂讲座上,一份浙大专属眼影盘“火”了。
“浙大有7个校区,一共21个食堂,每天吃饭的人次至少13万。一年下来,21个食堂要消耗掉18180吨食材,相当于2500头非洲象的重量。”邵泳梅对这些数据了然于心。
摆在钱报记者面前的,是厚厚一叠信纸。这是一封“连环信”,整整写了21年。写信的,是浙大1946级的学生,他们是浙大医学院首届毕业生。他们都是医学各科的教授,其中不乏中科院院士、学科负责人、医学院院长等。
昨天,浙江大学就宣布了一条重磅消息:今年将新增两个超级热门专业,分别是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浙大官方消息称,教育部于日前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浙江大学新增备案本科专业1个(机器人工程),新增审批本科专业1个(人工智能)。
袁莱维,背后是他妈妈给他绘制的元素周期表。 “下次,下次再给你细讲。”浙大化学系分析测试平台主任何巧红老师,轻吐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