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了,不过不少家长却有些高兴不起来。如何将长达两个月的假期安排得有趣、有料、有味,让人大伤脑筋,而这还得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作支撑。每小时收费1000元的英语课、4万多元的游学夏令营、数千元的绘画辅导班……没有哪一项是轻松的。
去年,“月薪三万却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引发舆论热议,今年,“暑假不自由”又成为新热词。在不少家长心中,暑假早已成为“烧钱季”的代名词。人民网近期对北京地区超过60个不同收入的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超过6成的家庭暑期计划每月为孩子花费3000元至5000元,近7成的家长对孩子的假期消费感到有经济压力或心理压力。虽然具体金额及区间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但“压力指数”或多或少能说明问题。
月薪三万撑不起暑假也好,“暑假不自由”也罢,不同的表述背后,是同样的教育问题和焦虑情绪。在升学的竞争压力下,不少学生和家长把暑假当成了“第三学期”,报名各种培训班,固长板补短板;还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在“行万里路”的大比拼中不输同伴,在游学、兴趣班等项目的选择上不遗余力,甚者陷入“贵的就是好的”攀比炫富之中。
养娃这件事,丰俭由人,各家有各法,本无可指摘。但有的家长无视孩子成长规律,漠视孩子的意愿和选择,也不值得提倡。毕竟被裹挟在一个人人抢跑的大环境下,能保持淡定和战略定力殊为不易。教育部在连续两年印发的有关做好暑期有关工作的通知中都提到,要“引导家长不盲目给孩子报课外培训班”,不过问题显然在暑假之外。
对于各级政府部门来说,应该优先思考,如何提供更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项目,让孩子们在制定暑期计划时有更多的选择。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由于父母假期均要上班,无法照料孩子,一些企业或单位也没有相应的接济措施,所以只能花高价选择市面上各种兴趣班、培训班,将孩子暂时托管。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持续推行,这一问题未来几年将会愈加凸显。除了在供给侧方面做“加法”之外,政府还应对暑期游学等细分市场进行重点监管,净化市场环境,规范秩序,对一些不合规的不良商家亮出“红黄牌”。立足长远,定标准、明权责等也应早日提上日程。
前阵子,山西朔州“兰老师”带着11名高三毕业生骑行1800公里到上海的故事刷屏不少人的朋友圈。这位80后老师扛住重压,带领学生一路南下,随地实景教学,在风餐露宿中体验人生况味和社会百态。他让坚持、善意等一个个大词在学生面前具体起来。他让学生有机会明白,高考不过是一个驿站,在人生这场马拉松里,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不少网友感慨,“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虽说不是每个老师都能成为“兰老师”,也不是每个家长都像兰老师那么有心,但在追寻“教育该有的样子”上,显然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作者:飞飞,系媒体评论员)
随着暑期结束,携娃出游的家庭已陆续回到家中,但暑期旅游遭遇的种种窘境却依然让他们记忆犹新。暑假期间,学生放假带动家庭出行,致使部分热点景区纷纷“爆棚”,酒店涨价入住难,飞机高铁一票难求,扎堆休假让“休闲游”变“受累游”。
怎样让孩子不虚度漫长的夏日假期,家长们或是安排兴趣班、课业班,或是让孩子参与游学和夏令营,力图充分利用空余时间让孩子收获知识。暑期已接近尾声,家长们对于暑期教育的感受如何?是否有“掉坑”的经历?
暑假里的一天,吉林地区暴雨如注。位于吉林市丰满区前二道乡的吉林市第26中学一间教室里,13个孩子围坐在一起,目不转睛地看着两个小机器人随着旋律舞蹈。
郑州城铁交通学校2019暑期实操实训已近尾声,回首这两个月,参加实操实训的火车机车司机专业和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同学们克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完成了从书本知识走向实践,逐渐蜕变成长的过程。
三伏天,酷暑难耐。但有这样一批大学生,虽在假期走出了课堂,却一头扎进实训基地、训练中心,实战学习人工智能、智能驾驶、无人机、电子设计等高科技技能,既过上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又弥补自身实践能力的不足,还能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或深造打下基础。
“知道你家娃也放暑假了,我就放心了。”听到这句话扎心了没?虽是一句调侃,也能透露出家长们在漫漫长假中与“熊孩子”斗智斗勇的不易。给孩子报兴趣班就成了不少家长“消耗”长假的选择。不过,你的兴趣班选对了吗?
记者调查发现,家教简历注水是业内的公开秘密,家长花高价请到的很有可能是家教中介虚假“包装”出来的老师。
暑假期间,学校、老师的管理少了,青少年接触网络更加便捷、时间大幅增加,再加上自律不足、缺乏社会经验,不懂得保护个人隐私,就更容易沉溺网络不能自拔,也极易遭受不良信息、网络诈骗等不法行为的侵害。
8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2019年中小学生暑假安全工作的提示》,指出目前正值暑期,是广大中小学生外出参加夏令营等社会实践活动相对集中的时段,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结合实际,加强夏令营及校外活动的安全防护。
昨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在会议上,北京、上海、山东等地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针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做法进行了介绍,北京市教委副巡视员冯洪荣从本市教育工作为学生“减负”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两方面进行了介绍。他提出,暑期要继续严查校外培训机构,从“发现机制”上入手,和接诉即办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