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教育头条 > 正文

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织密法网

2020年03月12日10:06  来源:法制日报

5034

  ● 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不但标志着我国在网络生态治理方面有法可依,而且还会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

  ● 找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未成年人涉及的网络保护领域有游戏、视频等领域,其中游戏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主要领域。因此,需要在内容及上线时间两方面进行必要的约束

  ● 要完善堵疏结合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体系,多方共治,保障未成年人网络空间安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网络权益

  为了营造良好网络生态,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2019年12月15日发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0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据悉,《规定》是我国在网络生态治理方面制定的首部综合性专门立法,专款专项要求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和内容服务平台,要采取措施防止未成年人获得违法和不良信息。

  业内人士称,这不但标志着我国在网络生态治理方面有法可依,而且还会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

  不良信息充斥网络 未成年人防不胜防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于2019年2月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其中10岁以下网民占比4.1%,10岁至19岁网民占比17.5%。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首次“触网”年龄持续走低。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网络世界在带给他们很多积极影响的同时,也掺杂着一些不良因素,甚至潜伏着危险。

  另外几组数据也似乎证实了危险的存在。

  根据2019年3月由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截至2018年7月底,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93.7%。15.6%的未成年人表示曾遭遇网络暴力,最常见的是网上讽刺或谩骂、自己或亲友在网上被恶意骚扰、个人信息在网上被公开。30.3%的未成年人曾在上网过程中接触到暴力、赌博、吸毒、色情等不良信息。

  2019年8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创新发展白皮书(2009-2019)》就曾指出,近七成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存在接触网络不良信息。

  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青少年在上网过程中遇到暴力辱骂信息的比例为28.89%。其中,暴力辱骂又以“网络嘲笑与讽刺”及“辱骂或用带有侮辱性的词汇”居多,分别为74.71%和77.01%;其次是“恶意图片或者动态图”和“语言或者文字上的恐吓”,分别为53.87%和45.49%。

  法律体系日趋完善 堵疏结合多方共治

  近年来,建议推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立法的声音不断涌现。

  目前,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立法规范。例如,美国的《儿童在线保护法》和《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案》等;欧盟的《保护未成年人和人权尊严建议》《儿童色情框架规定》以及《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中涉及儿童的规定;韩国的《青少年保护法》以及针对网络游戏的一系列法规;日本的《青少年网络环境整治法》等。

  在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立法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2019年10月1日,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儿童网络保护的立法——《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正式施行,为儿童个人信息提供了明显强于一般规定的特殊保护。

  2019年10月21日,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何毅亭在作说明时表示,修订草案增加了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从业查询及禁止制度、学生欺凌防控制度、网络沉迷防治等内容。

  2020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规定》,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当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等的内容;鼓励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坚持主流价值导向,优化信息推荐机制,加强版面页面生态管理,专门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网络信息内容专栏、专区和产品积极呈现主旋律、正能量的信息。

  “另外,《规定》鼓励开放未成年人模式,鼓励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开发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模式,提供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网络产品和服务,给未成年人获取有益身心健康的信息提供便利。”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在郑宁看来,《规定》的出台,对于构建完整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法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与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和《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一起,让未成年人在安全洁净的网络环境下,健康茁壮成长。

  郑宁认为,要完善堵疏结合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体系,“堵”就是在源头上将不良内容阻截在未成年人群体之外;“疏”就是通过个性化算法推荐推送信息,建立体现主流价值导向的推荐模型,给未成年人推送合法正能量的信息,并且和学校、家长一起共同保护未成年人合法网络权益。此外,应禁止发布损害未成年人利益的内容,鼓励未成年人发布具有正能量的作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产品分级制度等,建立多方共治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

  约束内容上线时间 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实际上,在如何限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上,相关部门采取了诸多措施,包括实名认证、限制时间、一键禁玩等。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将网络的内容管理由被动变为主动,在2019年统筹指导21家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称,虽然一些网络视频平台推出了青少年模式,对浏览时间作出限制,有些直播平台提示关闭打赏功能等,但大多数网络视频平台都是通过密码进入和退出,并未触及实名认证程序。如果监护人不能尽到监护责任,未成年人就有可能通过密码解锁“成年模式”。

  中国消费者协会于2019年发布的《青少年近视现状与网游消费体验报告》显示,在体验的50款游戏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强制实名游戏未启用未成年人登录时段监护机制。17款强制实名游戏产品中,12款在使用未成年人身份实名登录后持续游戏的情况下出现过健康提醒,有两款游戏在持续游戏3个半小时的过程中一直未出现健康时长提醒信息。同时,使用12岁以下未成年人身份登录进行测试时,仅有10款在当日游戏时长累计1小时后出现了强制退出。使用13岁至17岁未成年人身份登录测试时,也只有10款出现了健康时长提醒和累计游戏时长达两小时强制退出。

  正因为如此,《规定》进一步要求建立用户账号信用管理制度,要求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根据用户账号的信用情况提供相应的服务。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网络与智慧社会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认为,网络平台应用算法技术推荐延伸内容的算法,不能直接照搬于青少年专属内容领域。“推荐给青少年使用的功能和浏览的内容,应该与科技发展同步,平台要专门设计青少年专属内容的算法,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付出更大的运营管理成本,营造更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清朗的网络空间。”

  在刘德良看来,关键是要找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未成年人涉及的网络保护领域有游戏、视频等领域,其中游戏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主要领域。从内容来说,游戏领域涉及暴力、色情等信息;从上线时间来说,游戏容易让人沉迷于网络。因此,需要在内容及上线时间两方面进行必要的约束。(记者 赵丽)

  原标题: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日趋完善建立多方共治机制养护网络沃土 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织密法网

文章关键词:未成年人 网络保护 法网 网络生态 责编:王丽萍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教育与法治合力给未成年人更好保护

    具体来说,为所有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除了对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各种行为予以严厉惩戒和打击之外,还需要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同发力,让未成年人有较强的法治观念和一定的法治思维。遇到困难或问题的时候,知道及时向值得信赖的人或组织求助,能主动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

  • 最高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能“一放了之”

    12月20日,最高检联合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检察机关、公安机关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情况。针对是否应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问题,最高检第九检察厅厅长史卫忠表示,对于涉嫌犯罪,但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决不能“一放了之”,必须依法予以惩戒和矫治。

  •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该如何破解?一文带你了解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中国青少年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大致呈逐年增长趋势,早在2015年12月,青少年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就已达1.91亿人。很多孩子陷入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由此引发的极端案件更不在少数。

  • 多方合力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今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开始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此次两部法律的修订,无疑备受期待。在法律条文背后,要更好地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还需各方共同努力。

  • 两部未成年人法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结束 找准未

    自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颁布实施以来,两部法律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形势变化,近年来未成年人保护不足、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等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对两部法律进行修订成为社会的共同呼声。

  •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 需多方联手

    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从六个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

  • 关注未成年人暴力犯罪行为 法律如何应对熊孩子

    近年来,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时有发生,其手段之残忍、性质之恶劣、危害之严重,令人震惊痛心。但根据目前刑法的有关规定,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因此并没有受到刑事处罚,有的甚至被一放了之,引发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忧虑。

  • 家长关爱上线 孩子才不会“掉线”

    10月21日,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21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订草案着力解决校园安全和学生欺凌、性侵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

  •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增设“网络保护” 哪些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何毅亭在作关于修订草案的说明时介绍,修订草案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对网络保护的理念、网络环境管理、网络企业责任、网络信息管理、个人网络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网络欺凌及侵害的预防和应对等作出全面规范,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 为未成年人构筑最严健康防护体系

    随着网络普及率不断提升,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不断前移,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备受关注。日前,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马晓轶发布公开信,介绍了其在游戏时间管理、游戏消费管理、实名信息校验和适龄游戏尝试四个方面的探索、实践,强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永远没有终点。

慢新闻

洛阳“七一路市场发现病毒”?官方最新通报来了 洛阳“七一路市场发现病毒”?官方最新通报来了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