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商丘师范学院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不仅着力发挥好自身科技、教育、人才等优势,而且也高度重视发挥好学校党建、宣传、统战优势,把党建工作融入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全方位,坚持“精准”方略,弘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努力以基层党建的高质量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高质量,实现了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双推进、双加强、双提升的生动局面。
一、压实帮扶责任,把好“方向盘”
学校定点帮扶村柘城县慈圣镇肖庄村地处河南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区,深度贫困人口多,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并且村党组织软弱涣散,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校党委始终将脱贫攻坚视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发展机遇、最大的作风转变,围绕学习贯彻上级脱贫攻坚会议精神、产业扶贫项目、结对帮扶等工作,先后召开8次党委会研究部署,确保党的扶贫政策精准落实到位。出台《校级领导干部脱贫攻坚联系点工作制度》,党政正职每季度深入帮扶村不少于1次,实地调研督促指导帮扶工作开展。党委主要负责人发挥示范表率作用,2017年以来,9次深入帮扶村调研指导工作、现场协调解决问题,还专门为村委会成员上过一次党课,进行党性教育和工作提醒。层层压实责任,成立20个结对帮扶组和6个专业服务组,做到“一户一策、一户一清单、一户一团队、一户也不能漏”,实现精准帮扶。选优配强“第一书记”,先后选拔政治素质好、政策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2名博士、教授担任第一书记,1名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二、加强支部建设,铸就“桥头堡”
学校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着力抓好村“两委”和党员,抓好贫困群众,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
坚持“三会一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要求,把脱贫攻坚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办公自动化等内容,及时利用“三会一课”形式灌输给党员,使党员准确把握党的本质,坚持党的本质,实现党的本质,自觉深入到贯彻省市县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中。
加强党员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载体,促使党员在脱贫攻坚中打头阵、当先锋。构建了“1+1+N”党员发展模式,即一个党员发展一个致富能手共同培育几个脱贫典型发展党员。老党员带领新党员致富,新党员带着积极分子脱贫,积极分子成了脱贫典型,党员成了脱贫的一面旗帜,党组织也不断壮大优化。积极创新无职党员管理模式,专门设置民意调查、纠纷调解、新风倡导等10个岗位,实行定岗定职、定班定责,赢得村民一致好评。坚持村级事务阳光公开,开展党员干部轮流坐班服务。在今年支部换届工作中,2名无职党员在换届推选中分别当选为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
培育“原生”力量,夯实长远发展的群众基础。加强宣传,树立形象,开通“肖庄微信群”“微公告”等栏目,让村民了解家乡变化,在外致富能手和观望村民纷纷坚定了回乡创业信心和加入党组织的信念。截至目前,先后有83名村民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1/3是在外务工青年,已经培养14名入党积极分子、4名发展对象。
三、强化意识形态,拧紧“总开关”
充分发挥学校省级文明标兵单位的优势,将学校文明创建的好经验、好做法运用于肖庄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之中,着力解决贫困的深层次问题。一是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并行。校领导与帮扶组经常与贫困户谈心交流,为贫困户找穷根、找办法、送志气、送信心,村民思想观念逐步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捐赠电脑、办公设备、图书资料,并投资近100万元完善新图书室、无线广播、文化舞台等,打造“乡村大舞台”村民交流平台,开展先进文化、实用技术、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素质,补齐“精神短板”。二是深入实施文化惠民活动。组织开展“业兴感党恩永远跟党走”专题教育、大学生文化艺术下乡、家电维修、义务卫生保健服务等,深受群众欢迎。举行了“践行新思想奋进新时代”助力脱贫攻坚专场演出,专门为肖庄村创作了《慈圣之歌》、小品《圆梦》等精彩的原创节目。三是着力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推行红白理事会制度,组织开展“好媳妇”“卫生模范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评选道德模范,树立身边榜样,加强孝道等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坚持每周为群众播放“红色电影”,绘制2100平方米文化墙,使之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
四、壮大集体经济,激发“动力源”
一是发挥学校科技、人才、智力优势。在落实好上级扶贫政策、措施基础上,多策并举开展贫困户结对帮扶,并在乡村规划、项目运作、集体经济、特色产业、村民培训、文化建设、电子商务、产销对接等方面提供有效服务,走出一条高校精准扶贫路子。二是聚力产业扶贫。积极发展种养业、加工业,推广大棚种植50亩、核桃树和油牡丹套种110亩。建设的扶贫车间已吸纳务工人员68人。顺利实施160万元产业园和150万元光伏发电项目。目前,肖庄村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31.7万元收入,将主要用于设置贫困户公益岗位,统筹帮扶对象。三是着力整治村容村貌。先后投资建成图书室、绿地、路灯、无线广播、文化墙等项目,实施卫生环境和安全饮水改造。指导第一书记争取资金915万元,投入230万元完成桥梁道路建设,投入75万元改造电网,投入54万元兴建大舞台、卫生室和活动中心,投入20万元实施绿化工程,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
如今的肖庄村,国旗飘起来了,党徽亮起来了,20多年没开的村民大会开起来了,大家都跟着共产党员干起来了;村容旧貌换新颜,文明新风扑面来,集体经济展活力,百姓幸福路不断铺就。一位村民激动地说:“来了第一书记,党员多了,收入多了,心里畅快了,给村里说媳妇的多了,我们都得感谢共产党。” (介晓磊)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商丘师范学院全体辅导员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在党委学生工作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迅速从“假期模式”转入“战时状态”,通过迅速响应、全面排查、温暖关怀、及时报送、加强对学生居家学业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怀等,在辅导员岗位上,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商丘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按照学校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各项要求,紧绷安全稳定之弦,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指导、党团引领、信息摸排、教育引导等工作,打出“线上抗疫组合拳”,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扎实推进,交好疫情防护“答卷”。
12月14日,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在梁园校区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文艺汇演。
商丘师范学院经校团委选拔推荐,外语学院精心组织、认真安排,由该校外语学院团总支组织的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知行促进计划第1139分队暨萌芽义务支教志愿服务团入选团中央学校部“知行计划”核心项目——“生物催化生活之美”教育计划,并获得全国三等奖。
为进一步增强宪法意识,树立法律权威,提升学校师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12月4日,商丘师范学院举行国家宪法日 “宪法晨读”活动。
12月1日,由商丘市美术馆和商丘市摄影家协会主办,商丘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承办,碧桂园城央学府协办的“商丘影像40年”暨“碧水蓝天大美商丘”摄影展开幕式在商丘师范学院成功举办。
近日,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各类奖项公布。商丘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共获得全国优秀奖6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7项、优秀奖88项。
11月27日,商丘师范学院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
11月24日,河南省青少年新媒体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河南省团校召开。
为牢固树立青年学生服务社会的奉献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自10月3日起,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分批次组织近50名青年志愿者前往商丘市柘城县慈圣镇肖庄村开展公益墙绘实践活动,受到当地村民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